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鄂教版(2003)|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人有亡斧者(节选)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①亡:丢失 ②意:猜想;怀疑 ③他日:另一天

1.“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中的“颜色”的意思是( )。
A.色彩,色泽B.穿着打扮C.神态,表情
2.“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
A.不久,丢斧子的人在挖沟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B.不久,丢斧子的人在邻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C.不久,邻人的儿子在丢斧子的人家里找到了斧子
3.这个人丢失斧子时和找到斧子后,邻人之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没有___________,只是这个丢斧子的人心理不一样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
A.不要毫无根据地去猜疑别人
B.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C.如果对别人有成见,就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人的正确判断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阅读。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读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时,我想到了《观潮》中写的“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写出了大潮退去的情景,我们不禁吟诵起《浪淘沙》(其七)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由近及远B.由远及近
2.找出这两段话中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4.这段话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描写大湖来时的景象,使人感到身临其境。
5.在段落中的括号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________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______________,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____________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______________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形状和声音,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其中“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等词句写出了浪潮的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犹如”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精彩片段回放。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
A.从近到远B.从远到近C.时间顺序
2.这段话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
3.画“﹏﹏﹏”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B.排比C.比喻D.夸张
4.请概括出这段话中浪潮形状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bān  lán)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

1.写出文中你喜欢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3.请你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5.通过读文,请你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mè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我能写近义词。
犹如(_________) 逐渐(_________)
3.照样子写2个词语。
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崩地裂(声音大):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一段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5.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6.从文中选出一个字,把下面这首古诗补充完整。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    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所填字写出了大潮的(    ),“头高数丈”写出了大潮的(     )。
(2)把你品读前两句诗后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找出课文中与前两句诗内容相关的诗句用“﹏﹏﹏”划出来,与后两句诗内容相关句子用“     ”划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缘”的意思是(  )
A.边B.因为C.沿,顺着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的感觉。
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_____”画出相关的诗句。
5.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山险水势凶《望天门山》
1.第一句中的“____”字仿佛让人看到滔滔江水呼啸而来;第二句中的“____”字既表现了山的险峻,又展现了江流的雄姿。
2.前两句诗着重写了江和山,第一句(_______),第二句(_______)。
A.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B.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

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甚至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但这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他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撇了撇嘴说①□“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然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②□“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小脚又一次地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着③□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他的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这真是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老爷爷摸摸孩子的头,“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永远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在文中①②③后的方格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对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行为,文章共写了四人的态度,请分别加以概述。
(1)老奶奶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
(4)胡子老爷爷的态度:_____________
3.“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通过(_______)描写来表现小男孩,通过(_______)描写来表现旁观的人。
A.语言           B.心理活动           C.动作           D.神态
5.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许多第一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列举自己的三个事例),其中令你最难忘的是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