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文段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  )
A.说话B.拜访C.学习的程度D.到达
2.课文是围绕 _______这句话写的。
3.用“     ”画出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
4.翻译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
5.听了杨氏之子的话,孔君平会怎样说?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文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见:拜见。②盖:大约。③瞑坐:打瞌睡。④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⑤既:已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颐偶瞑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与游酢在欣赏程家的雪景。
B.杨时与游酢想拜见程颐,又担心打扰程颐休息。
C.杨时与游酢没有经过程颐允许,不敢擅自离开。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不恰当的打“×”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杨氏之子》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可多选)
A.“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B.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D.“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g。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理解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 ---__________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翻译句子
1、孔君平诣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课文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___________________
2、“聪惠”相当于现代的哪个词,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     )(2)(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