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
楚庄王即位了三年,没管理过国家大事。大臣伍举很焦急,进宫去对楚庄王说:“大王,我有个迷解不开,想请您猜一猜。”
楚庄王说:“您就说吧。”
伍举说 有一只鸟停在南山上 三年来不飞也不叫 这是什么原因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飞,是为了让翅膀长得坚强些;它虽然不飞,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虽然不叫,一叫出来就让人吃惊。您放心吧,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亲自管理起国家大事来。他废除了不合理的法令,制定了新的法令;罢免了不称职的大臣,请有学问的人来帮他办事。楚庄王把楚国治理得很好,后来成了各国君主的首领。
1.请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⑴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A.首句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表现了主人不好客与冷漠。 |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
C.这首诗写了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但却吃了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
D.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 |
E.前两句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
( )的价值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小酒店,由于他们卖出的酒价廉物美,很受顾客称赞,因此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办事,妻子忽然灵机一动,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5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着头痛苦地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只用5元钱就卖掉了!”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因此一蹶不振,并且终于彻底破产。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眼泪说:“我明白了……”
1.给短文补充合适的题目,填在相应的位置。乡间绿阴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 xíng)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未 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 坐坐)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把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或拼音用“ ”画出来。放风筝
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放风筝。几十年来,我一直保留着美好的记忆,对放风筝也格外留心。
在春天的郊外,在碧蓝如洗的晴空,常常会看到我们放飞的“沙燕儿”。慢慢地,我们也学会了辨认“沙燕儿”的种类:有的叫“肥燕”,翅膀和尾巴都很肥大饱满;有的叫“瘦燕”,体态修长窈窕;有的叫“雏燕”,样子天真稚拙;还有一种叫“比翼燕”,是两只燕子并肩飞行。
记得我还放过一种叫“黑锅底”的风筝,它的色彩是单一的黑色,样子像“沙燕儿”。不知为什么,见到“黑锅底”我总会联想到京剧里包公的脸谱。与“黑锅底”相近的,还有“红锅底”“蓝锅底”,色彩也单一,分别为红色和蓝色。它们的色彩虽然单一,但给人凝重简洁的印象,飞上晴空,黑、红、蓝互相映衬,别有情趣。
我们那时放风筝,除了看谁的风筝飞得高远以外,还在放飞时,玩一种叫“送饭的”游戏。所谓“送饭的”,就是选用彩色的纸片或纸环,把它套在风筝线的下端,借着风力把纸片或纸环,沿着风筝线吹上去,或直达风筝。
我们常常望着“送饭的”,一面旋转着,一面直奔风筝,越飞越远。我们欢呼雀跃,好像真的把“饭”送给天上的风筝吃了。
童年的风筝,一直在我记忆的天空里飞翔。
至今,在我家的墙上,还挂着一只风筝,它常常带着我飞回我的童年。
1.“欢呼雀跃”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 ,它的反义词是 。夸父逐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巨人,名叫夸父。他看到人们生活在黑暗寒冷的世界里,心里十分难过。他想:要是把太阳搬到地上来,让世界充满光明和温暖,那该多好啊!
夸父就去追赶太阳。他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太阳喷着火焰,把夸父烤得口渴极了。他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的水喝完了。他又跑到渭河边,一口气把渭河的水喝完了。他还是很渴,又向北方的一个大湖走去。可是,夸父在半路就渴死了。
夸父倒(dǎo dào)在地上,地上长出一片桃林,树上结(jiē jié)满了果实。太阳被感动了,它放慢了脚步,并且每天都到地上走一趟。
1.用“√”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郑板桥爱子
郑板桥不仅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规律的教育家。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6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让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无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小宝常常炫耀道:“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负别人家的孩子,这些事(使、替、让)郑板桥知道了,他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教更重于养。”他要求弟弟对孩子严加管教。
当郑板桥病危(后、时、了),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儿子做的馒头,待儿子将馒头送到父亲病床前时,父亲已经断了气。小宝悲痛得大哭起来,忽然发现父亲身边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上了“自立”的一课。
1.用波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