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北京版(2004) 五年级下册
>
第七单元
北京版(2004)
|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桂林山水
2 索溪峪的“野”
3*鸟的天堂
4*长江之歌
第二单元
5 在炮兵阵地上
6 深山风雪路
7*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8*在金牌面前
第三单元
9 木笛
10. 圆明园的毁灭
11*半截蜡烛
12*郑和远航
第四单元
13 义犬复仇
14 金色的脚印
15*母爱
16*这是儿子的鱼
第五单元
17 古诗四首 少年行 马 望洞庭 游园不值
18 《三字经》(节选)
19*寓言二则 人有亡铁者 玄鹤献珠
20*景阳冈武松打虎(节选)
第六单元
21 挑山工
22 跳水
23*鲁本的秘密
24*走独木桥
第七单元
25 奇异的琥珀
26 鲸
27 夜晚的实验
28 通灵仙鹤
第八单元
29 丰碑
30 草地夜行
31*白求恩与孩子
32*蒋筑英
选读课文
1 心有规矩,自成方圆
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 山泉流过的地方
4 黄山挑夫
5 蛇与庄稼
6 幸福是什么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13
道相关试题
火眼金睛。用“\”画去不正确的生字。
松(脂 指) (佛 拂)拭 (掸 弹)灰尘 吉(祥 详)
(脂 旨)肪 吹(拂 扶) (掸 弹)药 (祥 详)细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用“_______”画出错别字,并依次改正过来。
(1)鲸的祖仙生活在靠进陆地的浅海里。 ( )
(2)鲸用肺呼息,也说明它不属于渔类。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鲸生活在海洋里,人们又常常把它称作鲸鱼,所以鲸是鱼。 ( )
(2)鲸用肺呼吸,看来它其实是哺乳动物。 ( )
(3)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生活在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鲸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变成了鱼的样子。 ( )
(4)鲸是胎生的,而鱼是卵生的,这一点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 )
(5)蓝鲸亦称“刺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想一想,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在句中改正)
①须鲸没有牙齿,所以只吃虾和小鱼。( )
②鲸可以连续好几天不睡觉。( )
③虽然鲸的体形像鱼,但是它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的,用乳哺育幼鲸,所以它不属于鱼类。(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三组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 鲸把海水连同许多小鱼小虾一齐吸进嘴里。 ( )
鲸把许多海水连同小鱼小虾一齐吸进嘴里。
(2) 完成这件事很容易。 ( )
这件事好容易才完成。
(3) 霞光把小孩的脸照得红红的。 ( )
小孩的脸被霞光照得红红的。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知识竞赛场。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鲸是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 )
(2)鲸都有两个鼻孔,都长在头顶上。( )
(3)蓝鲸是鲸类中体型最大的。( )
(4)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独角鲸、虎鲸等都属于须鲸。(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完课文想一想,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鲸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所以鲸是鱼。( )
(2)所有的鲸都是哺乳动物。( )
(3)蓝鲸是世界上现有的最大的动物。(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2分)
(1)、“你做完作业没有”?“没有。”这是反问句 。 ( )
(2)、“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句话中的人物是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 )
(3)、严监生是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 )
(4)、《金钱的魔力》选自英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比喻句后画“√”。(2分)
(1)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
(2)他不是神仙,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
(3)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的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回忆课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中,琵琶熙风表面称赞林黛玉,实际在奉承贾母。(_____)
(2)“仿佛很占了上风”含有“其实并没有占上风”的意思。(______)
(3)对“两茎灯草”中“茎”的正确理解是“草茎”。(______)
(4)“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句中的两个“白”字意思相同。 (______)
(5)“我看你这样的大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托德说的是反话,意在挖苫。“我”根本没钱。(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