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理解

蜡烛里的秘密

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

②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很纳闷,一个镇子,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

③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这让我更奇怪了,老板怎么会知道老阿婆家卖蜡烛?

④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地方,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几块砖头和破木板搭的货架上摆着香纸和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来我这买蜡烛的人多。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⑤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到街上漫步。走着走着,我来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跟老板闲聊起来。我好奇地问:“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些蜡烛卖呢?”

⑥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不卖蜡烛。

⑦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1.请你概括第②—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老阿婆家摊位的描写,从中你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
3.在买蜡烛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请把心理变化过程填写完整:
纳闷——(       )——(       )——(       )——感动。
4.在与杂货铺老板的交谈中,“我”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是_____________,他们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5.“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是(   
A.老阿婆身体残疾,却还自食其力。
B.三家杂货铺都不卖蜡烛,“我”在第四家买到了。
C.四家店铺老板同情老阿婆,从他们约定不卖蜡烛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善良的心。
D.“我”终于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ㅤㅤ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 _____世纪,在这个世纪人类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如 _______________等。
(2)用“~~~~”画出能概括说明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句子。
(3)读画“_____”的句子,写一写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
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提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问题一: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 下》)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1)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3)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2.“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       )(可多选)
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
5.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眼镜的“进化史”

眼镜是玻璃王国的“公民”。据说,早在公元1世纪,世界上就有了单片镜,是用宝石制作而成的。那时,制作眼镜的原料加工不易且价格昂贵,拥有眼镜是有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到了13世纪,才出现了真正的眼镜,它是用水晶制作而成的。有了眼镜,人们却不知道怎样佩戴它,有人把它缝在布帽子上,有人把它装在铁圈里,还有人把它镶在皮带上。

又过了两三百年,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到了16世纪,出现了带手柄的长柄眼镜和夹在鼻子上的夹鼻眼镜。那时,人们购买眼镜是到眼镜铺子里去自由挑选,并没有经过眼科大夫的检查,眼镜度数不太精准。

现在有一种隐形眼镜,没有镜框子,也不用架在鼻梁上,它是眼皮下面紧贴着眼球的一种镜片,方便美观,但这种眼镜佩戴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眼睛干涩。儿童的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并不适合佩戴隐形眼镜。

出现近视情况以后,是否需要马上佩戴眼镜呢?医生建议,在早期度数比较小的时候,如在100度以下,可以不用佩戴,平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即可。但是,如果近视的度数在200度以上,就需要及早佩戴,这样也能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

科技日新月异,未来的眼镜将逐渐变为多功能的高科技产品,如现在已推出的“谷歌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进行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等。未来还可能出现“食品识别眼镜”“坐姿监督眼镜”……智能眼镜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1.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1)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2)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
2.眼镜是如何演变的?根据文中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补充下图。
   
3.下面是程程在阅读文章时提出的三个问题,你认为哪个问题对理解文章内容最有用?(       
A.眼镜是如何“进化”的?
B.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C.“食品识别眼镜”“坐姿监督眼镜”可能会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4.在“明眸皓齿”工程的视力普查中,10岁的程程查出近视50度。他想让妈妈带他去眼镜店配一副眼镜,最好是隐形眼镜。程程的想法正确吗?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邮票上的齿孔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切尔去邮局寄信。他发现身旁

有一位外地人,正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原来,那时人们常常买几十枚连成整张的邮票,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开。很明显,那位外地人一定是忘了带小刀。

“先生,我想借您的小刀用一下。”

“很抱歉,我也没带。”亨利·阿切尔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这时,那位外地人一抬头,看见了亨利·阿切尔西服领带上的别针,顿时,他微皱的眉头舒展开了。“先生,能借您的别针用一下吗?”

“当然可以,可是……”亨利·阿切尔疑惑不解地望着他。外地人接过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儿小孔,然后很快地就把这枚邮票撕下来了。

亨利·阿切尔回到家中,脑海中一直思索着刚才在邮局发生的事。他想:要是在每枚邮票周围都打上小孔,那么,大张邮票使用起来不就很方便了吗?

不久,亨利。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项发明立即被英国邮政部采用。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齿孔的邮票。

1.那位外地人为什么“微皱的眉头舒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短文中画出描写亨利·阿切尔心理活动的句子。
3.“这项发明”指的是( )
A.发明邮票。B.发明别针。C.发明邮票打孔机。
4.请你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练习

眼镜的“进化史”

眼镜是玻璃国的“公民”。早在公元1世纪,世界上就有了单片镜,是用宝石制作而成的。那时,制作眼镜的原料加工不易且价格昂贵,拥有眼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到了13世纪,才有真正的眼镜出现,它是用玻璃水晶制作而成的。有了眼镜,人们却不知道怎样佩戴它,有人把它缝在布帽子上,有人把它装在铁圈里,还有人把它镶在皮带上。

又过了两三百年的时光,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到了16世纪,出现了安上手柄的长柄眼镜和夹在鼻子上的夹鼻眼镜。那时,人们购买眼镜是到眼镜铺子里去自由挑选,并没有经过眼科大夫的检查,眼镜度数不太精准。

现在有一种隐形眼镜,没有镜框子,也不用架在鼻梁上,它是在眼皮下面紧贴着眼球的一种镜片,方便美观,但这种眼镜佩戴时间过长容易引发干眼现象。儿童的眼睛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并不适合佩戴隐形眼镜。

出现近视情况以后,是否需要马上佩戴眼镜呢?医生建议,在早期度数比较小的时候,如在100度以内,可以不用佩戴,平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即可。但是,如果近视的度数在200度以上,就需要及早佩戴,这样也能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

科技日新月异,未来的眼镜将逐渐变为多功能的高科技产品,如现在已推出的“谷歌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进行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等。未来还可能出现“食品识别眼镜”“坐姿监督眼镜”……智能眼镜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1.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1)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2)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 )
2.眼镜是如何演变的?根据文中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补充图表。
   
3.下面是一个小组列出的问题清单,选一选这些问题的提问角度。
A. 联系生活经验  B. 针对文章内容  C. 针对文章写法
(1)文中画线部分“这个问题总算解决了”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 ( )
(2)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
(3)“食品识别眼镜”“坐姿监督眼镜”可能会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 )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疑问?提出一个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明眸皓齿”工程的视力普查中,测出程程近视50度。他要求妈妈带他去眼镜店配一副眼镜,最好是隐形眼镜。程程的想法正确吗?结合短文内容,你会怎么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①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②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画“      ”的句子中的“反复”“终于”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画出来。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夜里,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改变飞行的方向。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C.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D.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4.你知道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对文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雪下得很大,树上落满了像梨花一样的雪。
C.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之大,范围之广。
D.好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棵梨树上的花都开了。
2.地球被称作“村”,下面的原因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登月和潜海B.电视和电话C.网络和飞机D.水车和船舶
3.文中的千里眼指的是 ;“顺风耳”指的是      。这两个人物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请打上“√”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水浒传》
4.节选部分想告诉我们什么?下面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飞机、火车等的发明让我们的星球变成“地球村”。
B.作者感慨人类上百万年来一直很以来很依赖自然。
C.写人类发明电视、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等。
D.20世纪科学成就非常巨大,如万树“梨花”改变人类生活。
5.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太阳出来了,鲜花、绿草、河流和大地都暖和起来了。
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中,“反复”的意思是①_____,说明②_____。(填序号)
A.颠过来倒过去
B.一遍又一遍
C.反悔
D.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E.科学家后悔研究这个问题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蝙蝠的①_____发出②_____→遇到障碍物→反射③_____改变飞行方向。
3.结合选文内容可知,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①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②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③_____
4.你还能举出人们从自然界受到启示,从而有所发明的例子吗?至少举出两条。
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①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②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读完这个选段,我知道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靠的是嘴里发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而飞机能在夜里飞行,是因为飞机上安装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反复”“终于”两个词在句中比较多余,应该删去。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请你任选一词,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面两道小题,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度提出的问题。请你再选一个其他角度,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段内容把下面相关联的事物连起来。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雷达的天线
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
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荧光屏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