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植物也要睡眠吗

人和动物都要睡觉,以恢复精力。但是你知道吗,植物也要睡眼。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植物的叶子、花儿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触碰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眠现象的典型代表。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向上关闭,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有的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紫色小花、长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白天有阳光时,它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

花儿的睡眠,时间有早有晚,有长有短。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醒来,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觉了。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不同花儿的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 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zhǒu);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1.什么是植物的“睡眠运动”?请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2.第三段中作者从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了花儿的睡眠。
3.文中画线语句改为“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胡萝卜的花则垂了下来”好不好?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时你有什么疑问吗?请写出你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仙企鹅登陆

澳大利亚著名的菲利浦岛因为有仙企鹅登录的奇观,成了一处游览胜地。

仙企鹅是一种稀罕的鸟。它小巧玲珑,饶有风趣,无论谁见了都觉得可爱。它退化了的短小双翼,不能带动身躯在天空中飞翔,却能在水中游泳。它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加上它那洁白的胸脯和深灰色或黑色的背部和头部,活像西方穿着燕尾服的绅士。

夕阳西下,海滩上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地站在海滩的两边,海滩上留下了一条通道。岸上配有的照明灯一亮,就可见第一只仙企鹅出现在惊涛骇浪之中,这个“总领队”首先游到岸边,在海滩上左顾右盼一番,然后回头引领“众兄弟”大摇大摆地鱼贯上岸,每队约有50只,在后面排成三列纵队,整整齐齐,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队伍排好后,总领队“嘎嘎”一声令下,全队开步走,直奔海滩沙丘。第一队登陆后,第二队接踵而至…

夜深了,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以惊奇的目光看着一队又一队的仙金鹅在这里登陆。

1.按要求填空,
(1)“翼”字是(          )结构的字,部首是(          )除部首外再查(          )画,全字共(          )画。
(2)“燕”字是(          )结构的字,全字共(        )画,第五笔是(        ),第十一笔是(          )。
2.解释词语。
(1)训练有素:_________________
(2)接踵而至: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东张西望——(        )             奇景——(        )
反义词:可恨——(        )                    粗笨——(        )
4.读句子,判断对错。
(1)因为仙企鹅不会飞翔,所以它不是鸟类。(        )
(2)仙企鹅退化了的短小双翼,能带动身躯在天空中飞翔,却不能凭借它在水中游泳。(        )
5.分别概括第2、3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攻克课文谷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晴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1.请在“”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2.片段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都有“问号”,它们分别是(     )(      )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D.以上都不是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___的眼睛       _________地避开     __________的夜里
4.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敏捷——(        )            灵活——(       )
清晰——(        )            黑暗——(       )
5.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_________的启发。
6.我还知道人们根据________的特点,发明了_______。根据_______的特点,发明了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来形容。

——选自《呼风唤雨的世纪》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横线上把文段补充完整。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美好的愿望”指的是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选段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文段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3)“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中“大概”一词去掉后句子意思不变。(      )
4.联系文段内容和生活实际,写句子。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有____,有____,还有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嗅气味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仪;分析仪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风马牛不相及: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仿生学家根据__________________,仿制成一种________________。这种仪器被安装在___________,用来___________。
3.苍蝇是怎样区别不同气味的物质的?   (   )
A.气味进入鼻孔——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分辨物质
B.气味进入嗅觉感受器——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分析器——分辨物质
C.气味进入嗅觉感受器——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分辨物质
D.气味进入鼻孔——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分辨物质
4.“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D.作比较
5.明明同学在读本文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仿生学家仿制的这种仪器还能干什么?
(1)这个问题是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提出来的。
(2)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 )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  ),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选段的括号里。
寄托       寄予       成果       成就
2.画“  ”的句子中的“那时”指的是(   )
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科学社会
3.加点词语既表明了这句话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还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
4.想一想: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顺风耳:_________________
腾云驾雾的神仙:_______________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来时形容一夜大雪,树上挂满雪花,天明一看,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世界,犹如昨天吹来了春风,而使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景象的,在选段中是为了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    ),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多选)
A.变化之快B.变化之多C.变化之大D.变化之奇
6.这段话运用_______的说明方法,巧妙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划船的启示

富尔敦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富尔敦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  攻)课都不行,会(流   留)级的。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呀!”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敦去(钓   钩)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船来费劲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游,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这种(壮   状)况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水的结果。       

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叉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呢?这些问题靠画画不能解决,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敦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敦发奋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轻视—________     省力—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能准确概括出本文中心的一项是(  )
A.富尔敦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错就改。
B.要想有所作为,就要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C.富尔敦的老师很会教育自己的学生。
D.只要多参加活动,就能增长见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蚂蚁》,回答问题。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会急忙奔回巢里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然后同心协力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传递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它们只要闻到这种气味就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会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这篇短文是按(   )的结构写的。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2.第3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________)
(2)蚂蚁靠声音传递信息。                                (________)
(3)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________)
4.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呢?
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后,“状元大课堂”的孩子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分一分。(填序号)
①研究蚂蚁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②第4自然段中的例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③什么是“樟脑”?
我发现问题_____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问题_____能引发深入思考,问题_____对理解文章内容无影响。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科学小实验: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状状不小心将厨房里的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它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①将盐巴与胡椒粉混合在一起。

②用筷子搅拌均匀。

③将塑料汤勺放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④胡椒粉黏附在汤勺上。

1.将塑料汤勺放在衣服上摩擦的作用是(   )
A.产生静电,吸附物体B.使塑料汤勺更干净
2.把摩擦后的塑料汤勺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胡椒粉黏附在汤勺上,说明了(   )
A.胡椒粉自身带有静电B.胡椒粉比盐巴轻
3.摩擦可以产生静电,你在生活中还观察到了哪些类似的现象?下面不属于摩擦生电现象的一项是(   )
A.双面胶粘住了泡沫颗粒
B.晚上睡觉脱衣服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
C.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经常会“飘”起来,越理越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人都能成为“蜘蛛侠”

在一面白色的墙壁上,一位男性稳稳地贴在墙面上,而且他完全没有借助任何的绳索和梯子,就能像蜘蛛一样,在墙壁上肆意“走动”。要知道,在地面上,他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现在他竟然能攀登这面垂直的墙壁!是什么让他实现了“蜘蛛侠梦”呢?

原因在于他身上那套特殊的装备。这是一个吸盘结构的攀登装置,下面连接了多个活塞,活塞下还连接着马镫(dènɡ)。这个特殊装备实际上是科学家们“偷师”大自然的成果。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壁虎、蜘蛛等动物为什么可以在墙上跑来跑去而不会坠落?我们是否可以复制这种能力?于是科学家们决定先行研究壁虎。他们发现,在壁虎的脚趾上,有成千上万的微小的绒毛突起。当壁虎攀爬墙壁或天花板时,这些突起会和它们发生紧密接触,产生范德华力,这样,壁虎就能贴在墙壁上,甚至在墙上走动或奔跑了。但即便是纳米级的仿壁虎脚趾,也远没有壁虎的“高超技艺”。

怎样才能让仿壁虎脚趾和墙壁更加紧密地接触呢?科学家们想到了压力。他们制造了带有许多绒毛的吸盘,加入了可以抽出空气的活塞,活塞通过脚部的马镫控制。当脚部的马镫下降时,活塞就可以从吸盘里抽出多余的空气,吸盘外的压力比吸盘内的压力大,吸盘受到挤压,吸盘上的“毛”就会贴近并紧紧抓住墙壁,激活范德华力。

这种吸盘和活塞的结合适用于较为光滑的平面,如果是凹凸不平的墙壁,反倒显得毫无用处了。对此,科学家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另外一种动物身上——蜘蛛,希望能“偷学”蜘蛛爬行的“秘籍”。在观察蜘蛛在不平整的墙壁上爬行的过程时,科学家们发现蜘蛛身上有许多极为巧妙的向下的钩刺,当蜘蛛不小心悬空时,这些钩子可以抓住墙壁的表面,保证蜘蛛不往下坠落。蜘蛛的巧妙结构让科学家们惊叹不已,他们将这个微型钩刺和磁铁结合,研制出了可以攀爬凹凸表面和金属材料的平面的设备。

壁虎和吸盘、蜘蛛和磁铁的结合几乎征服了所有材料和形状的表面,也许在未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蜘蛛侠”。

1.(问题探究)状状一共提了六个问题,请你给这六个问题分分类。(填序号)
①题目“人人都能成为‘蜘蛛侠’”的条件是什么?
②根据第3自然段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是:在模仿壁虎、蜘蛛等动物在墙上爬行的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遇到了什么难题?
③文中提到的攀爬装备模仿的对象是谁?
④画“﹏﹏”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⑤第6自然段中加点的“几乎”换成“完全”可以吗?
⑥“范德华力”是什么意思?
(1)不影响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问题是:_____
(2)对文章题目思考的问题是:_____
(3)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的问题是:_____
2.(问题解答)请你帮助状状解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提到的攀爬装备模仿的对象是                  
(2)画“﹏﹏”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在括号内打“√”。
A.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B.用问句引起读者思考( )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引出说明对象(  )
(3)第6自然段中加点的“几乎”换成“完全”可以吗?请简述理由。
                    
3.(问题迁移)壁虎、蜘蛛与蜘蛛侠有什么联系?
壁虎    (________)            蜘蛛    (________)
蜘蛛侠  (________)            蜘蛛侠     (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