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湘教版(2016)|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轻松一刻

敕勒人与《敕勒歌》

据唐朝史学家李延寿所写的《北史》记载,敕勒人生活在我国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祖先是汉时生活在漠北的丁零族人,他们擅长于制造高大车轮的车子,因此,当时的南朝人又称其为高车族。那时,敕勒人常常翻越阴山山脉侵扰北魏的疆域,于是北魏大军多次越过阴山去攻打敕勒各部,迫使很多敕勒部落相继归附。五世纪初,北魏王朝曾把贝加尔湖东部数十万敕勒人迁徙到漠南来。这里,阴山如一道高大的屏障挡住了漠北干冷的朔风,黄河在河套地区的迂回又为此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因此,土肥草美,水沛林茂。虽然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但对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而言,这里富饶的草原和无边的苍穹无疑就是自己最美的家乡。

《敕勒歌》是敕勒人的歌,本是用来歌唱的。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请出了军中老将斛律金,要他用歌声来激励军旅的志气。斛律金当即挥臂吟唱出了这首北魏将士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敕勒歌》。气势雄浑、苍劲高昂的歌声刹时间随战场撕杀的风尘飘荡,震撼着全军将士们的心。歌声把他们带回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大草原,带回了阴山下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故乡。歌声让将士们个个饱含热泪,军中刹时群情激奋,士气高昂起来。


我们如今只能读到《敕勒歌》的歌辞,却无法欣赏它的曲调,实在遗憾。这首歌辞原是用敕勒语唱的,到东魏时改用鲜卑语歌唱,后来又译成了汉语。也就是说这歌词经过两重的翻译。我们不知道那原先敕勒语的歌词是怎样的,还有那激越豪迈的曲调又是如何谱写的。这些就像敕勒人一样离我们远去了,留下的仅是让今人联翩的浮想和不尽的遐思。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蒙古人

腾格尔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2.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  )色的毡房、(  )色的炊烟、(  )色的草原、(  )色的土地、(  )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3.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4.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这首歌词完成题目。
蒙古人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2)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和(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      )色的毡房、(       )色的炊烟、(       )色的草原、(       )色的土地、(         )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3)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4)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聂耳与国歌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情景,深深感到了剧作家、诗人田汉。他创作了一部叫《风云儿女》的电影剧本,还写了一首叫《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作为电影的主题歌。
年青的音乐家聂耳看到了这首歌词,那火一样燃烧的诗句使他非常激动,他主动请求为歌词谱曲。
聂耳全身心地投入了音乐创作。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诵着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仿佛听到了祖国母亲对儿女的呼唤,仿佛看见了抗日勇士在浴血奋战。他忘了吃饭,忘了睡觉,一会儿在钢琴上弹出激昂的音调,一会儿在房子里来回疾走,一会儿又挥动臂膀高唱起来。巨浪般的旋律在他心底翻腾,又从笔端奔涌而出,化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
电影《风云儿女》一上映,《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就响遍了祖国每一个角落。这歌声,像山呼海啸,唱出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心声;这歌声,似火山爆发,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歌声,像鼓点,象号角,鼓舞着千千万万抗日英雄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精读第3、4自然段,找出4个最能代表聂耳的想法,行动和心声的词语。
3.品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国歌的创作和谱曲成功以后,在祖国抗战时期起了什么作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