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鄂教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

每一个来自父母的包裹都是催泪弹(节选)

杨晓阳

①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我感慨颇深。西安的周妈妈带了100个自己蒸的包子去上海看望她的孩子。因为包子超重了,所以她花了将近600元托运了这些包子,最终将包子带到上海,看着孩子吃得香香的。托运费远远超出了包子的价格,但她舍不得扔,因为孩子从小就爱吃她做的包子啊。

②我想起了我的包裹。每年,我都会收到来自故乡的包裹。尤其是冬天,那包裹很大,很重,一层又一层,跨越了万水千山,从黑龙江到江苏。打开来,我就发现,这包裹,实在是一个可以打开的记忆之门。

③最左边装的是分割整齐的猪肉,用塑料袋装着,冻得硬邦邦的,拿到手还有解冻,那是一头猪的精华,上好的五花肉,用来做红烧肉、扣肉最好了。他们总是记得我在一个秋冬天,在亲戚婚礼的宴席上,坐在院子里的桌旁吃一片扣肉的样子。那时候,我很小,总是记得在外吃饭要适可而止,不要多吃。回家我念叨了好几遍,油亮红润的扣肉真好吃,可是只吃了一片。还有好多只煮熟的咸鸭蛋,用带泡泡的塑料膜包裹着。蛋太娇嫩,生怕路上被撞坏了,压碎了。

④右边装的是一大包长长直直的土豆粉条和一捆粉丝,它们下面是摆得整整齐齐的六个大饮料瓶,装着满满的酸菜丝。这酸菜是入秋就开始腌的。我故乡的自来水是甜丝丝的,绝对可以媲美苏州的憨憨泉水,因此腌出的酸菜格外好吃,天然的脆嫩,酸香。

⑤冬天,在我的故乡,是离不开酸菜的。放学的时候,天早已经黑了,我顶着月光回家,打开门,厨房里灯光朦胧,雾气氤氲,腾起的雾气就来自锅中炖着的酸菜。对于我们那里的人来说,冬天不吃酸菜炖粉条,哪叫过冬天?腌酸菜是个多大的工程这自然不必说,更值得一提的是切酸菜。每片白菜都要从菜帮处片成三层或者四层,然后再切丝,这样切出来的丝才细,口感才好。切完的酸菜丝,要一点点顺着那么细的瓶口用筷子捣着装进去,又怕太干不好吃,里面还装了些腌菜的水。我能想象得出,装满这六大瓶酸菜要费多大功夫。

⑥猪肉和其他东西放在一起的缝隙也被小东西填满着。那些小东西让我笑出了眼泪,或者说,是一看见就流下了眼泪,然后又忍不住笑出来。有好几卷黑加仑糖。我一下子又想起了我的童年。长着两只红苹果脸一样的我是多么抗拒吃这样的糖,小小圆圆的,上面布满了黑乎乎的小颗粒,我一度怀疑那是在煤堆里打过滚儿才拿来给我吃的。可是后来闭着眼睛吃上了,就一发不可收拾。还有一个袋子里装着古老的话梅糖、大虾糖、小人酥、高粱饴……话梅糖酸酸的,小时候我一听见货郎的吆喝声,一定央求家人去拿麦子或者黄豆给我换话梅糖吃。他们都说我很有心眼儿,从来不说货郎来了,我总是启发性地说,你们听听,外面是谁在喊什么?那个意思就是说,你们要去给我换糖吃啦。

⑦我的一个朋友,提起她父母的包裹,也是和我一样的感受……

⑧她说,父母的包裹,都是催泪炸弹。拆包裹的时候,她眼前就浮现出父母打包的情形,而来自父母的包裹里,装的全都是他们儿女的童年。不管儿女走了多远,长到多大,也不管儿女也早已儿女成群,在他们的心里,儿女永远都是记忆深处那个小孩儿。

(1)“我”包裹的最左边装的是什么?(       
A.酸菜丝
B.土豆粉条
C.黑加仑糖
D.分割整齐的猪肉

(2)“我感慨颇深”的原因是什么?(       
A.不理解周妈妈的行为
B.周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C.带去的包子一时吃不完
D.托运费超出包子的价格

(3)“我想起了我的包裹。”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A.开篇点题
B.点明中心
C.引出下文
D.总结全文

(4)为什么说“每一个来自父母的包裹都是催泪弹”?
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周妈妈寄包子”这段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可以删去,你的观点呢?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第十一筐青菜

①在暖暖的春光里,花儿已绽放,草儿已生长,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②午饭过后,我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正在村中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流满了鼻尖。

③“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

④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保暖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⑤“这几天还要上街卖菜?”我问。

⑥“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见我没作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埂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⑧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篮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⑨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⑩“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里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

“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1.要想用较快的速度读完本文,下列方法不可取的一项是      
A.看到文章的题目,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以“第十一筐青菜“为题?带着这个问题读。
B.读第②段的时候,有不少细节描写,很值得品味,我要多读几遍,好好体会一下。
C.读到第⑧段“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我就知道应该抓住这个关键语句读。
D.读到第⑦段“田埂”的“埂”不认识,但不影响我理解内容,我就跳过去继续往下读。
2.阅读短文,梳理事情发展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____________→误以为老农要上街卖菜→_______________→帮助老农装菜
3.品读画线语句,完成批注。
句子批注
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流满了鼻尖。(1)我发现这句话抓住了老农的 _______进行描写,“淌”“流满“等词使我感受到老人的 _______
见我没作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搂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2)这句话抓住了老农的 __________进行描写,联系下文,我发现这段话写出了老人对女儿的 _____,我觉得老农是个
_________的人。

4.联系全文思考,短文结尾与下列哪篇课文结尾的写法最接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母 爱 汹 涌(有删改)

范永松 罗江华

那一年,长江江水猛涨,平时和陆地相通的珊瑚坝成了孤岛。不过,黄平汇等人经常横渡长江,这个孤岛反而成了他们渡江途中休息的地方。

一天,黄平汇等人又游到珊瑚坝上休息,意外地在一个废弃的工棚内发现四只还没睁开眼睛的小狗。由于被洪水围困,珊瑚坝上仅有一块不大的干地,周围没有任何食物。没有母狗哺育,它们怎么生存?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晚上,黄平汇等人再次来到珊瑚坝,看到一只花白的大狗从靠近大桥的地方跳入激流中,向江中心的珊瑚坝游来。在湍急的江水中,大狗昂着头,拼命划水。不时有浪打来,有时,一个浪头就会把它冲出二三米远,但一切危险都好像无法阻止它渡江的决心。

大狗艰难地游上珊瑚坝,来不及抖掉身上的水珠,就跑进工棚。这是一只母狗,它看到生人,马上警惕起来,开始凶猛地吠叫。大家识趣地走向门外,回头看到这只大狗慢慢卧下,而四只小狗就蹭在它身边,开始吮吸奶水。大家明白了,大狗一定是四只小狗的母亲,白天在岸上觅食,傍晚游到孤岛上给孩子们喂奶,陪伴它们度过长夜。

这位不畏汹涌江水,冒着生命危险辗转两地的母亲,心中有的只是孩子。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喂养―(      )        阻挠―(      )
2.解释词语并造句。
百思不得其解: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狗渡江是一件危险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狗“来不及抖掉身上的水珠,就跑进工棚”是因为_______;“它看到生人,马上警惕起来,开始凶猛地吠叫”是因为_______
5.读完短文,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光美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1.细读全文,题目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伞花

酥油般的春雨隐去了街上的繁华。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躲起来了,川流不息的车辆稀少了。这时街上却出现了独特的一幕——开满了五彩缤纷的“伞花”。

上班了,从千家万户飞出了一朵朵雨花,在十字街头汇成了一股庞大的伞流,渐渐地,那伞流又分成了许多支流,这伞流像一条条美丽的小河,流向工厂、商店、学校……这伞花,是一朵朵奇特的花。瞧,那位姑娘的伞真美啊!天蓝色的伞布上,花朵簇簇,芳草丛丛。这“花”配着她那时髦的果装扮,在伞海里变成了一朵醒目的花朵。那边,三个女学生各打一把粉红、嫩黄、天蓝色的伞,她们(饶有兴趣   津津有味)地把伞簇拥在一起,粉红衬嫩黄、映天蓝,竟变成了一朵巨大的鲜花,她们边走边把伞挨换在肩上,用红润白嫩的双手轻快地旋转着伞柄。伞上,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曳着银线飞射出去下,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伞花随看姑娘们的身影在伞海里隐忽现(飘动   飘移)而去,不时传来她们悦耳的笑声。小朋友的伞花飘来了,下面是一张如花的笑脸,老人们们撑着黑色自动伞缓慢地走在伞流里……

我仿佛置身在无边的荷塘里,又好像站在彩色的小溪边。我沉思了,是谁绘就这雨中奇景?是谁引来这独特的花朵?是滋润人们心田的春雨,是这造就色彩的时代。

1.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用“\”划去。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
(2)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         )
3.在第2自然段,作者一共写了4种人的伞,分别是______的伞,_______的伞,_______的伞,_______的伞,其中详写了_______的伞。
4.在文中用“      ”画出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砸 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选自《图解国学知识 全新图解版》)

1.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量词。
________戏     一________戏     一________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3.“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________,现在专指________
4.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
2.在(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筹莫展:____________
固若金汤:____________
4.“V”字形代表_____,”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_____
5.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请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则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平平,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他十七岁丧母,独自一人承担起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即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开始,贝多芬耳朵日夜作响,听力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朱丽埃塔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时期的作品(《幻想奏鸣曲》《充勒策奏鸣曲》)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别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强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但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乐坛当时轻浮的作风。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裕——(       )        漂亮——(       )
增长——(       )        幸福——(       )
2.贝多芬在最悲惨的时期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本文起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白蚁的破坏作用

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涌”就是蚁害所致。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土白蚁行踪诡秘,危害隐蔽。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情形就更是屡见不鲜了。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①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②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③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④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兵蚁负责安全保卫;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⑤土白蚁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两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⑥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⑦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

1.下面是对第2段部分内容的概括,选择与其相应的句子,将它(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写土白蚁的社会分工 (     )       写土白蚁的群体生活   (     )
写土白蚁对堤坝破坏严重的直接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     )
2.第1段画线句子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第2段第⑤句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由整体到部分B.由主要到次要C.由概括到具体D.由结果到原因
4.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语,分别写在横线上。
土白蚁的行踪怪异,出乎寻常,且不为人知。       所用词语:______
堤坝内蚁巢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所用词语:______
5.文中加线词语“对人类而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厚重 沉重)的货物。这是俄国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68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彼得格勒度过的。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 蠕动 移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纤夫靠近了。 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 注视 注意)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地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本文讲的是列宾的画作____的诞生过程。他用了____年时间,于__年完成了这幅作品。
3.短文第1自然段是按照_____(①由远及近 ②由近及远 ③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介绍了这幅画,特别对纤夫的______进行了描写。
4.“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句中的“这情景”是指什么?用“   ”画出来。
5.“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此时的列宾一定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