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鄂教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诗歌鉴赏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中体现的节日是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市井街巷的风光。
B.有些地方禁火,有些地方传蜡烛,是因为各地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
C.诗的主旨是对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讽刺 怀古)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物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现在人们常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来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3.下面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C.诗的后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 “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题。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1.在原文中补充诗句。
2.诗歌前两句用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4.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