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理解。
游司马祠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界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上面翠柏茂松、郁郁葱葱,若隐若伏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给山上带来一片静谧。
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显示出风雨沧桑,进入宽敞的展厅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回想细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荣耀和高贵。苍苍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黄河啊!孕育了这样一位惊世奇才!
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什么?
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评最最佳。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墓由青砖镶砌,上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叹惋那一段凄美的历史,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树,与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随后,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撰写的《梦碑》一文。其文如下:永徽二年九月,余刺同州,夜静坐于西厅。若有若无,犹梦犹醒,见一女子高髫盛妆,泣渭余曰:“妾汉太史司马迁之侍妾也,赵之平原人,名清娱。年十七事迁,因 迁周游名山,携妾至此。会迁有事去京,妾缟居于同,后迁故,妾亦忧伤寻故,葬于长乐亭之西。天帝悯妾未尽天年,遂司此土。代异时移,谁为我知?血食何所?君亦将主其地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铭墓,以垂不朽。余感悟铭之。铭曰:“嗟尔淑女,世之姿。事彼君子,弗终厥志。百千亿年,血食于斯。”可惜,如此珍贵的碑拓却没有流传,这段凄美的《梦碑》故事却把人们的神思带到了那悠远的时空,让人们为那位矢志不渝的女子洒一掬同情之泪,更为史公那牺牲许多的悲剧人生而叹惋怜惜。我不由得把那株奇异的柏树与《梦碑》故事联系起来,莫非是随清娱精诚所至,感而有灵吧?鉴于此,故随行赋诗一首以示纪念:
苍苍梁山,郁郁翠柏。
史公之祠,高兮传兮。
悠悠居水,凄凄嘤鸣。
清娱之志,感而有灵。
我们一行下山,已是夕阳西下,眺望身后,已是一片苍翠和辉煌。
1.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
正门→        →“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          -→        
2.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
3.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
5.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本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木 塔
在甘肃省张掖县古城的西南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木塔。木塔历史悠久,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据说,世界上有一位出使过中国的波斯使臣,在他写的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它。可见,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木塔就已经享有盛名了。
木塔的地基是一座大约十五米见方、一米高的土台。塔的外形是正八面体,内径大约一丈,塔高三十一米,共九层,由下而上,一层小于一层。塔顶呈伞形。
除塔身是用砖砌成的以外,木塔从上到下是一个完整的木架。塔底由二十根粗大结实的木柱支撑着。从第三层开始,每层四周匀称地支撑着八根木柱。另外,每层还有八根横梁,指向八个不同的方向。
木塔里面是空心的,从第三层以上,东西设有假门。最底一层的墙上,书写着工整的文字,雕刻着飞禽走兽的图案。每层的八个角上,还各有一个用细木雕成的龙头,张着大口,含着圆珠。整个木塔,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印象。
一千多年来,(    )这里发生过多次地震,(    )木塔仍旧安然屹立,没有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对木塔做过多次维修,使它更加坚固美观。
宏伟壮丽的张掖木塔,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每当看到它,总会激发我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自豪的感情。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读短文,想一想木塔为什么叫木塔?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木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的开头,作者为什么要提到波斯使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行文结构?具体介绍了木塔的哪一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夜晚古运河的美
夜晚的运河显得妩媚,它在灯光的装点下如盛装出席的贵妇,雍容华贵。对岸林立的建筑反衬着运河的沧桑,水中的倒影随波摇曳,无比婀娜。几枝细柳垂落在镜头前,更是(增加增添)了几许生机。
河道里游览的船只如流,来往得乐此不疲。只是多数的船只没有灯光的点缀,作为一个夜的精灵来回(飘荡游荡)。若不是马达声阵阵和水面荡起的波浪层层暴露了目标,总觉得一切都本该在那的。而夹杂其中的,红色灯笼点缀的游船则完全融入这片妩媚之中。
远远近近的三座桥依次在河道上排开,或许由于职业病的原因,看到桥的第一刻,其结构形式便在脑子里(显现呈现)开来。绿的妖娆,黄的典雅,水中的倒影更如一条玉带在随波摇摆。
运河美,还美在周边的景致都着上了灯装。沿河的一片光明,(照应呼应)着摇曳在水面的灯光。亭台楼轩被灯带勾勒出轮廓,如一幅幅华丽的白描。如若看累了荡漾的灯光,回头看看岸上的一片光明,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白天穿梭的小巷,在灯光的点缀下又是另外一番味道。宁静之处更显宁静,出彩之处更加出彩。房门前的灯笼,在清风吹拂下,轻轻摇摆,犹如夜风轻唱摇篮曲,哄着这片灯光入眠……
1.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画“√”。 
2.填空。
(1)“运河在灯光的装点下如盛装出席的贵妇,雍容华贵。”这是一个   句,作者把    比作    ,写出了         
(2)文中的“玉带”指的是         ,“白描”指的是       ,“夜的精灵”指的是       
(3)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                           的顺序,描写了         、小巷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之情。
(4)第4自然段用    的构段方式,写了运河的景致着上灯装的美。其中,中心句是“                                      ”。 
3.请你用一句简洁生动的话赞美运河。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瞭望塔。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莫高窟坐落在___________。
2.短文按照先后顺序先介绍了___________,最后介绍了___________。
3.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 有 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4.读了短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铁桥那边的林子
薛涛
⑴发现那片林子是在初冬的一个晌午。阳光驱散了凉雾,我站在屋顶,看到更远处的景物,西北方向,越过那座铁桥,在洼地的边缘,有一片色泽灰黛的景物衬在淡蓝的天幕下,这片景物是我从前忽略的。我举起自制的望远镜,它刷地来到面前,很听话。原来那是一片林子。
⑵它静静地站在天边不知有多少年了,我竟然一次一次忽略了它。
⑶关于它,会有多少可以想像的东西啊!歌唱的小鸟,从这枝跳到那枝;嚼着干草的花斑鹿,头上顶着一棵不长叶子的小树;棉被一样厚的落叶,躺在那上面该是怎样的美妙呢…… 我想像着那样一片林子里该有的一切——真是一片没完没了的林子。我决定第二天就出发,带上两个弟弟。
⑷第二天,一切都被一场突来的大雪掩埋了,房屋、谷草垛、所有的道路,还有旅行的念头。弟弟们看着我说该出发了。我瞥了瞥窗外的大雪,取消了昨天的计划。
⑸几天后,弟弟们又提醒我:该出发了,路上的雪已经踩实了。
⑹我裹紧棉衣说,天太冷了,过几天再去吧。是的,那个时候我们的棉衣单薄,我经常感到冷。……
⑺春天一来,睡在我心底的念头逐一解冻了。我要去看看那片林子啦。我带上弟弟们出发了。铁桥,丘陵,洼地,这些地方我们都来过了。我们把它们丢在了身后。蹲在一片尘地休息时我才感到有点疲惫:这一次我们走得确实很远,它的遥远超出我的想像。有一段时间,那片林子逃出了我的视线,我只能抱定它的大致方向摸索前行。后来我知道,爬上那片洼地就可以到达了。
⑻剩下的路我和弟弟们是一口气跑完的。
⑼结果却是我从未想到的,失望、懊悔和沮丧的情绪折磨了我很多天。
⑽林子不见了。看来是集体搬迁,一棵树也没有留下。我的面前只是一片齐刷刷的树桩,个个是新鲜雪白的茬儿……我真怀疑去年冬天在屋顶望远镜里看到的一切本来就是一个梦幻,我被一个不真切的、虚妄的,却又无比美丽的幻景欺骗了。可是弟弟们一再说,原本它们一直都站在那里的,是不容怀疑的。
⑾我以为我可以抓到它的,连同小鸟和花斑鹿,谁想到一个冬天的时间它都不肯给我。说不定它也曾经等候过那个对它有点心仪的小男孩,该怪他怕冷只想着猫在屋子里,失去了见到它的时机。
⑿他那时还不懂,一整个冬天,这个世界会发生无数个变故的,一旦与某些美丽的东西擦肩而过,就永远再不会有任何机会。 (有删节)
1.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练的语言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无意间发现小树林。
(2)                
(3)因大雪取消了计划。
(4)                
2.第(3)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真是一片没完没了的林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句话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嚼着干草的花斑鹿,头上顶着一棵不长叶子的小树。
(2)一个孩子的想法就是这样闪烁不定。
(3)林子不见了。看来是集体搬迁,一棵树也没有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一句话的感悟。(不超过80字)
一旦与某些美丽的东西擦肩而过,就永远再不会有任何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师,您走好

1998年11月13日,广州市十六中57岁的李新源老师,写下最后一行板书后,轰然倒在讲台,再也没有醒来!

作者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写下了这篇稿子。她说,就以这篇文章为李老师送行。

①老师,您走的时候,我们聚在操场上,一个个肃然而立。女生的眼泪一行又一行,男生也个个眼睛湿润。目送您离开校门的一刻,不知是谁带头擦干了泪水,大家没有恸哭,只是静默地为您送行。您一生为学生的牵挂太多太多,今天,一定要让您安心地离开。

②阳光穿过云层,赶来为老师方面军行,老师,您披一绺阳光上路吧。您如阳光,一辈子都在照耀别人。

③送走您,我们回到教室,泣不成声地抄您留下的板书。班长忽然站起来,缓缓走上讲台,用手擦去“离高考还有188天”的标语,然后执起一根粉笔,重重地写下了“ 1998年11月13日”。

④最后一堂课的情形一次次地在同学脑中重现:上课铃响过10分钟,您由班主任搀扶着出现在教室门口。您依旧和蔼地笑着,但显得那么吃力。您坚持写板书,直到挺不住,想坐下来歇歇,但是还没坐稳,就一头栽倒在地。

⑤同学们围在您身边喊您,给您擦汗,但您浑然不知。老师,您就这样,在讲台上为生命画上句号吗?

⑥老师,您听见您的学生的呼唤了吗?我们的眼眶情不自禁地多次决堤,随着泪潮涌来的是往日一个接一个的片段:

……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泣不成声:_____  浑然不知:_____
2.读句子完成练习。“您如阳光,一辈子都在照耀别人。”
①这句话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②句中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③这句话表达了学生________
④请你依照这句话写一句赞美自己的老师的话。________
3.细读第③段,分析这段是属于( )描写。(填写序号)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C.外貌描写
4.“老师,您就这样,在讲台上为生命画上句号吗?”说明了老师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吃 如 镜
1974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服务员把一张印刷精美的菜单交给身患重病的周总理,让周总理点菜。总理接过菜单后,对服务员说,何必要用这么好的菜单,等到接待外宾用吧。接着,总理点了豆芽菜、黄瓜丝,又要了一份鸡蛋炒饭、一碗菠菜豆腐汤。
用饭时,总理发现炒饭里多了些虾仁,他便向服务员询问是怎么回事。服务员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总理听了这番话,先表示对厨师的谢意,接着就问秘书钱付了没有,并叮嘱秘书,加了虾仁要多付钱。最后,总理检查了账单,看到确实加了钱,才放心。
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的一顿午餐。就在这顿极简单、极平常的午餐里,我们看到了周总理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何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于律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______”画出文中表示中心的句子。
3.请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在第二节的横线上写上服务员回答的话。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答问题。
(1)本文题目“吃如镜”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