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教科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中写了(     )、(     )、(     )、(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     )、(     )。(3分)
(3)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3分)
①                     ②                     ③                        
(4)这段话运用了(     )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暴雨
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猛然突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揭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s6u)有劲,使人(颤抖发抖哆嗦)。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雨滴雨雾)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尘埃灰尘),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竖着斜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连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襄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斜落直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躺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 把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划去。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寻觅(   )灰蒙蒙()
惊奇(   )迷蒙(   )
3. 文中有几处写到风,请你用“—”画出来。
4. 文中写了风雨中的几种事物?请依次写出。
5. 下面是对文_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所写的内容是雨前的情景。
B. 文章主要写了下雨的经过。
C. 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头到尾都是围绕“风”   “雨”来写的。
8. 仔细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说明了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
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
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本文开头极力描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其作用是什么?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母亲”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2.回答问题。
(1)文中作者两次写到母亲要陪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
(2)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
B.文中第1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3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两个细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痛苦的体谅。
C.文章第2段和第5段两次写到了“我”对母亲病情的不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的母亲的伟大。
D.文章第3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关注着儿子的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E.文章第6段写母亲临终前,“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强调两个“艰难”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原文要求回答问题。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黄色和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本文作者是   国的著名短篇小说家             
2.贝尔门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有什么美好的品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  )(  )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  )了黄色(  )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贝尔曼究竟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了?你觉得贝尔曼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检阅台

“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巨有高学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人了。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说“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的人。
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什么?待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的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招聘考试,第一关考的是什么?第二关考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hé  huò) 了黄色(hé  huò)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贝尔曼先生去世后,人们在常春藤下发现了什么,用“  ”画出来。从这些物品中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B.语音延长C.语意转换
5.在琼珊知道贝尔曼先生的死因之后,她会怎么说?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