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1990s)|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①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这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左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②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③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

④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1.下面是小亮根据选文内容画的地道示意图,请你帮他在方框填完整。

2.在文中第①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带着问题读文,也是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读第③自然段我们就可以带着__________这个问题,我们就知道这段讲的是______。我们还可以借助关键词“_______”和“________”,把握这段话的内容。
4.敌人破坏地道,大家又是用怎样的妙招防备的呢?完整表格,并回答问题。
敌人的进攻火攻毒气攻水攻其他毒辣的法子
大家的妙招
从大家的防备妙招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冀中的地道战》,回答问题。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这段话以___________为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
2.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3.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在选文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文段以______为例,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3.藏身地道里的小洞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藏身的好地方。
4.地道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①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        ),一点儿都不着急。

②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        )

③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        )地笑了

④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
微微一笑             满意             不动声色
2.选文根据汉代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_》相关内容改写。我们曾学过的课文《__________》,也是根据《史记》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田忌的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体现了田忌对孙膑的__________,也从侧面写出了孙膑的__________
4.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从文章内容的角度、从写法的角度、从所得到的启示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请你针对《田忌赛马》这篇文章,任选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并写出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这段话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2.语段以______为例,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3.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     
A.非常的大,不气闷,不暗B.不是很大,不气闷,很亮
C.非常的大,有点闷,不暗
4.本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田忌赛马》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②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③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④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⑤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⑥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后来,齐成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1.文章题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比赛时田忌的神态变化。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
3.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连起来,并完成填空
齐威王             田忌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场比赛中孙膑运用了       的办法,使田忌取得了胜利。
4.请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特点。
孙膑:____________     齐威王: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带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来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起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这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然后轻轻地把蜡烛吹灭。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

可是那个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蕊重新点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站起来,一边端着烛台一边往门口走。中尉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她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蜡烛起来越短,马上灾难就要来临。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1.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德军______(①严谨 ②严峻③严密④严厉)的搜查。
2.把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并说说哪一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  )了,我们就(  )到地道里去,让他们(  )个空;敌人(  )了,我们就从地道里(  )来,照常(  )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
2.用“____”画出语段的中心句。
3.将描述地道总体结构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4.读完语段后,我们知道了地道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刘大不善于说话,无端地得罪了许多人。有一次,他宴请朋友张三、李四、王五三人。张三、李四陆续来了。可是快到开席时,王五还没有来。刘大站在门口懊恼地说:“该来的不来!”张三正好站在他身旁,听了这话,袖子(       )甩(       )走了。李四从客厅里走出来问刘大:“这是怎么回事儿?”刘大也感到莫名其妙。着急地说:“哎呀,不该走的又走了。”李四一听,也不辞而别。这时,王五来了,刘大说:“你来得真不是时候!”王五一听,转身而去。刘大呆呆地站着,不明白这些客人为什么都走了。

1.在短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该来的不来”含有_____________的意思。张三心想,______________,所以甩袖子走了。
3.“不该走的又走了”含有___________的意思。李四心想,____________,所以不辞而别。
4.王五为什么也转身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应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楚王初次见到晏子的态度是________,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词语中看出来。
2.“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三句话,可以用三个成语概括,请选择。
A.摩肩接踵     B.拂袖成云     C.挥汗如雨
第①句: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      第③句:________
4.找出文中描写晏子的表情、神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明晏子在解释自己为什么来楚国时所有的推理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