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
我很感谢父母给予我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很纯很纯的东方血统,使人一看就知道我是中国人。
不管是中国人、朝鲜人,还是越南人,一到国外,思乡的感情就会变得特别强烈。每当有人问到他们的国家时,他们会变得很兴奋,tāo tāo bù jué( )地向别人介绍他们的国家。我就是这个典型。我喜欢有人这样问我,我会很高兴地向他们讲述中国的长城、中国的字和上海——我的故乡,还有那繁华的街市、拥挤的人群。
在美国,每节课上,老师总会给同学们一点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那时候,在黑板上写中文是我最大的乐趣与享受。我和陈婉琴相顾一笑,大摇大摆地走到黑板前面,旁若无人地写了起来。内容可丰富呢,有古诗、流行歌曲、名言……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爱你——中国”。老师很有兴趣地凑过来问我在写什么。“I love you——”我很严肃地说,但眼里却颇有笑意。“What?”老师瞪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奇。“China!”我说完了最后一个词,只觉得肚子里在发笑。“Oh!”老师huǎng rán dà wù( ),笑了笑,踱走了。我再也忍不住了,笑得蹲到了地上。
欢乐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就说我们的地理老师吧,他大腹便便,时常挂着微笑,但他却十分瞧不起亚洲人。有一次发生的事实在令人气愤。
几个月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大测验。快下课时,老师让我们把一张作业——multiplied(选择题)交上去,那时,我还不知道“multiplied”是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在说map(地图),所以我把整个测验连同一张地图一齐交给了老师。测验成绩在我的tǎn tè bù ān( )中发下来了。
“C”,这是我第一次得“C”,都是由于交错了作业才得了这么差的成绩。我试图和老师讲一下,但他只是奇怪地笑笑,摇头。一次次的解释都是徒然,已经没有一点希望了。老师为什么不信任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解释?为什么不给我一点儿分数?我觉得很气愤,咬了咬有些干涩的嘴唇,觉得眼睛有些潮湿。我下了决心……
这以后,每次小测验我都得了满分,第二次大测验我得了“A”。得“A”的人寥寥无几。为自己超过了美国人而骄傲,并不是为了那个显眼的“A”。我觉得很自豪,很扬眉吐气。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词语。A.表示意思转折 | B.表示解释说明 | C.表示声音延续 |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此生!”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诉说 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了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 安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从选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用“√”画出来。A.因为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很满意。 |
B.因为周恩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志向十分远大。 |
C.因为周恩来学习认真,善于思考。 |
声音的温度
①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身体本就羸(léi)弱的父亲,因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②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黢(qū qū)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号(háo),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③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我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善良的黑脸,热切的目光,一群人由衷的关爱,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⑤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敲击出铿锵(kēng qiāng)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⑥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都会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叮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
⑦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1.第⑦自然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是一枝红杏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边。杏树苗( )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孤孤单单的杏树。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脚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 ),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中度过了一个严寒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几个枝杈。
掐尖儿、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中的火焰。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大墙的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不觉“啊”地( )一声。“你是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开出这样美丽的鲜花?”
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深思很久,最后( )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选段通过对魏校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魏校长对周恩来的回答感到_______________。A.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
B.其他同学读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周恩来却把个人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了起来。 |
C.周恩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读书,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
A.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他们吃水难的问题。 |
B.毛主席是当时的国家领袖,所以大家想念他。 |
露珠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自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
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1.文中的“它”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