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A.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
B.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
A.约朱自清出去游逛的朋友 |
B.父亲在旅馆里熟识的茶房 |
A.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
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
C.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
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
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都一点点舔掉。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米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地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米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了,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美味无比!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用简洁的文字补全文中母亲做月饼的工序。×××图书馆读者须知
欢迎您前来我馆阅览和外借馆藏的书刊、文献资料,参观我馆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参加我馆举办的各类公益性讲座和读者活动。
1.我馆主要的文献阅览区域设在A区和C区,展览厅设在D区,讲座在多功能厅(B区)举办。A区为古籍、近代文献阅览区和专利、标准等特种科技文献阅览区,C区为现代文献阅览和外借区。读者可凭有效阅览证和外借证进入阅览和外借区域。
2.进入阅览区域的读者,请将自备书刊、包袋(大于20*14厘米)、食品等物品寄存一楼寄包处(闭馆后,请勿将物品遗留在寄包柜内)。
3.阅览室内请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请设置为静音状态。阅览区设有免费饮水点,请勿在阅览区内饮食、喝有色或含糖饮料。
4.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5.本馆全年对外开放。提供24小时还书服务(正门的门卫室)。一楼总咨询台提供咨询导引服务。
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遵守“七不”规范,遵守本馆的借阅规则,让我们共同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览环境和良好的借阅秩序。
1.暑假期间,徐宁宁到图书馆听专家的“经典阅读讲座”,他应该到A.夏铭持有效阅览证进入C区,借阅图书并阅览文献。 |
B.当我们阅读时遇到问题应与同伴小声交流,保持阅览环境的安静。 |
C.当我们进入阅览区域后应把所带的物品放到寄存处,离开时携带不方便可放在寄包柜内。 |
D.当我们所带的手机没电了,可以用自己的充电宝进行充电,不过应注意用电安全。 |
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
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
C.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
D.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努力工作得来的。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
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写作,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1.用“ ”画出短文中的两句名言。A.鲁迅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
B.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
C.鲁迅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紧张地工作。 |
光明
赵丽宏
A.即使……或是 就 由于 | B.不管……还是 便 因为 |
C.尽管……尽管 便 因为 | D.即使……即使 就 由于 |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床的时候,小屋里射出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A.( )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换时,他以从遮换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B.( )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这段文字出自《匆匆》一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⑪“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⑫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⑬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⑭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
光阴(节选)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他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他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对谁都一视同仁,决不会多施舍给谁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1.“一视同仁”的意思是匆匆(节选)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这句话中的“痕迹”是指A.平静 | B.甘心 | C.不甘心 |
人生小幼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③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④,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①节选自《颜氏家训》。②专利:专一而敏锐。③固:所以。④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1.七岁时所学和二十岁以后所学,会有什么不同呢?请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