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波义耳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图示。

2.片段中,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我还能举出其他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比如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拔 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shì )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用“     ”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从下面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不但……还……
3.哪些文字在具体描写“一个美丽的世界”?用“      ”从文中画出来。
4.你从文中读出了“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读书吧

谈创造性思维(节选)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持之以恒:___________
(2)压制: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人缺乏创造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新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建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芙,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1.第一段一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第二段和第三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和第四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做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

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讲话:“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③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④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因闭关锁国而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观代强国之路。

⑤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以此为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短文第①段引用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其作用是( )
A.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
C.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权威性
3.为了说明本文的中心观点,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4.结合你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经历,举出一个支撑文章观点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议论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的两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两个事例都是按怎样的思路叙事?
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①段中“无独有偶”的意思是: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4.概括写出选文第③段中“见微知著”,与前文的什么内容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④段为什么不可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③④段中都有“见微知著”,但后面的标点却不一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向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

④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作者:叶水烈)

1.阅读选文中画“     ”的部分,回答问题。
(1)“?”指的是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
(2)对这样写的好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达,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开头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结尾又重中了这个观点,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
4.选文中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A.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很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______________

①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入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的,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②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 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 ?”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③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了人世间。

④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③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折B.表示引起下文C.表示解释说明
3.在第①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台灯外形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蜡烛非常谦虚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围绕一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       )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水滴石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短文,说说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述“成”与“功”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地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画横线句子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句子这样表述的好处是(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许多科学家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最后发现真理,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A.只要先发现问题,就找到了真理
B.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