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赡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
2.文中“站起来”指的是________,“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________的心情。
3.文中两个“一齐”可以删去其中一个吗?为什么?
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开国大典》片段,完成练习。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   奋斗)的声音,曾经(鼓励     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战斗   奋斗)。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跃   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   欢呼)起来。

1.用横线画出选文内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这庄严的宣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这不仅说明了喜讯传播的范围_____________,还说明消息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__________,国歌是《______________》。请写出国歌的词作者_____________,曲作者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原文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校园生活,《跳蚤书市》这一天到来了,同学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换书的场面了,哪天阳光灿烂,每个同学脸上都带上微笑。他们忙得可开心了:有的手上拿着,有的胳膊下夹着,有的嘴里不停地叫着快来换好书唠!错过就没机会了。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用简要的语言给片段描绘的场面拟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这句话把战士们比作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___________的形象。
3.片段运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描写阅兵式的场面,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4.对于阅兵式场面的描写方法,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作者运用“开头”“接着”“当……的时候”等表示顺序的词语,使场面井然有序
B.作者按照入场顺序,具体描写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空军各兵种方队的特点
C.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使阅兵式场面描写丰富生动、情趣盎然。
5.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将阅兵式的场面写得庄严、隆重。
请你也运用这样的写法试着描写一个场面,如劳动场面、比赛场面等,要写出场面的特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文章,完成练习。

十人桥

江苏省新沂县堰头镇,一座石头桥立在河水中,桥下挺拔结实的石柱如十名勇士,桥上刻着三个醒目的大字——“十人桥

1948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国民党黄百韬兵团逃跑,解放军各部队奉命分头追击。解放军华野九纵二十七师七十九团追击敌人到沂河时,被河水拦住了道路。一营的战士们迅速下河将两条梯子挂好,当作浮桥。但浮桥没有挢腿,无法让部队通过,而对岸的敌人已经开始逃跑。这时,副排长范学福一个箭步跳进河里:“同志们下来杠着!”二连一排三班的战士们在班长马选云的带领下,纷纷跳进激流,两人一组,用身体做桥桩,架起了浮桥。

十名战士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肩膀托起梯子,架起浮桥。部队飞快上桥,十七八个全副武装的战士同时在桥上奔跑。突然桥身一歪,四五个战士掉下了河。这时,有人大喊:“拉开距离过桥!”部队分散通过,桥又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脚步声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机枪连的战友们觉得机枪太沉,怕桥下的同志们顶不住,所以停下了脚步。有人说:“走,趟越水过河。桥头的孙书贤顿时急了:“快过吧,打仗还心软什么!”于是一个又一个连队从桥上通过。

堰头镇后面枪炮声越未越响,部队已和敌人交火。架桥的战士们被冻得嘴唇发紫,但仍然咬紧牙关支撑着。最后部队顺利渡河,全歼了敌人两个团。

1.为了让部队过河,二连一排三班的战士们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士们在浮桥上奔跑,为什么会掉下河?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枪连的战友们为什么停下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赞颂了解放军战士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欢呼”重在_____________,似乎听到心儿在_____________。“欢跃”重在_____________,似乎看到心儿在___________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1.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事件发生的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对人物总体概括的是第______句话,第______句话是对人物的具体介绍。
(3)通过这样的场面描写,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人物的心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句话中的“焦急”和“耐心”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望灵车―→____________
4.“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里的“不约而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5.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展开了联想,请说出这段联想的作用: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开国大典的礼炮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广场上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抬头瞻仰五星红旗。

这时,大地震动,炮群长啸,齐鸣二十八响。礼炮声如同报春的惊雷,在天宇间回响激荡,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把开国大典上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国外一些国家在举行庆典活动时,一般都鸣礼炮二十一响,这是最高的礼仪。开国大典为何要鸣二十八响呢?

这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在政协一届会议上,一位代表提出质疑:在国外,最高礼仪是二十一响,我们为什么要鸣二十八响呢?当时没有人回应。 会议休息时,毛泽东见到负责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华北军区作训处长唐永剑,话题很快进入开国大典的礼炮鸣放问题,毛泽东问小唐:你说,放二十八响有没有道理呢?

唐永剑是个文采横溢、学识渊博的才子,他一下就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马上说:主席,我起草一个关于礼炮二十八响的说明吧。

毛泽东微笑着默允了。很快,简明扼要的二十八响说明报告递上来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刚二十八年。二十八响礼炮就是二十八年党史的赞礼,这不是极有道理吗?毛泽东看到这份报告后,在上面用铅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开国大典上,礼炮队由一八零八尊山炮组成,分为两组,一组装填,一组发射,轮流作业,以缩短每响之间的间隔时间。所以,人们习惯上仍称五十四尊礼炮。 一八零八尊礼炮一字形摆开,背倚天安门广场,靠着一截古墙边,位置在前门附近。两分半钟之内,二十八响无头空炮全部送入空中。

礼炮队员们十分自豪,因为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都听到了他们代表新中国发出的呐喊。

建国之后,在开国大典上鸣放过的山炮大部分被销毁了,有两尊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作为陈列文物。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
⑴开国大典礼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开国大典礼炮为何要鸣二十八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背诵第一、二自然段,摘录这个场面描写中精彩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     )的人已从(     )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举行。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军乐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     )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36名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     )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     )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穆、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     ),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文中括号里。
英姿勃发  冉冉上升  心潮澎湃
万头攒动  四面八方  成千上万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_____________   迫切——_____________
注视——_____________  威严——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人头攒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描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依次记叙的是________、升旗盛况、________、升旗后人们的心情。
5.用“  ”画出最能表现人们激动心情的句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
2.这三个自然段按_______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程序。
3.“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4.“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