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话按照(      )顺序描写了开国大典前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情况,其中(     )是详写,(      )是略写。
A.时间       B.事情的发展       C.主席进场       D.群众进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宣告”和“声音”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D.反复
4.文段中的两个加点词语“欢呼”和“欢跃”能够互换位置吗?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话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在表达范围上更广一些,“欢跃”比“欢呼”在高兴的程度上也更进一步,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B.这两个词语是近义词,所以能够互换位置。
C.“欢呼”指欢乐地呼喊,“欢跃”指欢喜得跳起来,意思完全不同,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比一比,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渐渐   慢慢 徐徐
① 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
② 我扶着老奶奶,(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③ 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
矗立   肃立 挺立
① 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
②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
③ 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用横线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2.选文第一段采用_______的结构形式,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
3.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海洋”指的是___________,“波浪”指的是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一名群众请你说说自己当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表示“多”的成语。
颜色多(        )                 花样多(         )
读书多(       )                 见识多(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提 擎)着红旗,有的(提 擎)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陈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 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划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
3.从画波浪线的部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一写课间十分钟的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我们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概括本次阅兵式?(至少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照接受检阅部队的顺序,填空。
海军—( )—炮兵—( )、 空军—( )
3.选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场面,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属于“______”的描写,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的描写。
4.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选文表达出了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B.选文中人民群众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C.选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勇敢、坚强的品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歌声(节选)

①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②回想从冼星海同志指挥的《生产大合唱》开始吧。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个晚上,在延安城北门外西山脚下的坪坝上。煤气灯照得通亮。以煤气灯为中心,聚集了上万的人。印象中仿佛都是青年人。少数中年以上的人也是青年人的心情,青年人的襟怀和气魄。会场上那些男的、女的,都一律穿着灰布军装,朴素整洁,打扮得都那样漂亮。大家说说笑笑,熙熙攘攘,像欢度快乐的节日一样。是的,正是欢乐的节日,是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合唱开始,大概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③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歌声: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复,一直辐散到遥远的地方。抗日战争的前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

1.短文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__________的情景,突出了延安歌声的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延安歌声的眷恋之情。
2.第②段中加点词“熙熙攘攘”在文中形容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和第③段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场面,共同突出了人________的特点。其中,第②段特别描写了人们的穿着和心情,突出了场面的________气氛;第③段特别描写了冼星海的指挥和歌声的悠扬、淳朴。两个场面结合,表现了延安歌声是_______________的歌声,凝聚人心,催人奋进。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qí zhì     lán gān     shè jī
(          )             (          )            (          )
tǎn kè     yuè dú     jù lí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