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读·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左顾右盼”一词中“顾”的意思是( )
①转过头看;看       ②注意,照管       ③拜访       ④珍惜;顾恋
2.选择恰当句子把选项填入第二自然段的括号中,并说明理由。( )
A.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B.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点的“这个问题”指什么? _________。文中把“这个问题”比作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词语中“整”的意思,与“重整旗鼓”中“整”的意思相同的是(     
A.齐划一B.完无缺C.装待发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2)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吗?答案是肯定的。
(3)学校操场不大,只有巴掌大一块空地。
A.比喻   设问   夸张B.比喻   反问   夸张
C.拟人   反问   比喻D.拟人   设问   夸张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题。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①反复朝左右两边看。(                )                    
②比喻给予有力的支持。(                )
2.用一个词概括周恩来和围观人的心情:(                ),用一个词概括不幸女人的心情(                )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目睹了这件事,在思考: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你读到“中华不振”时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      )               犹像——(      )             活泼——(      )
2.周恩来为什么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为什么而读书?认真想想,把你最真实的想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平静   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   坚持)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大吃一惊   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连声(赞赏   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用“√”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选文中魏校长“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抓住句中的一两个词语,写写你的理解或感受。
                        
4.选文第1自然段中周恩来在回答问题前“若有所思”,联系全文来看,那时他可能在想些什么?请用周恩来的口吻回答。
周恩来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远大的志向。(      )       (2)为门第增添光彩。(      )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   盼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   zào)事的洋人,反而(训斥   斥责   批评)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或读音打上“√”。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左顾右盼:近义词(      )     反义词(      )
3.照样子写词语。
   ______   ______
4.“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句中“中华不振”指的是(       )(填字母)
A.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
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
C.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5.周恩来因此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秦(qín)出(zhēng) 归(hái)B.起(jué)模(fàn)严(shù)
C.南(huái)可(níng)挟(yāo)D.土(kàng)压(pò)纠(chán)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完成练习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请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词语。
(1)占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顾右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围观的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5.加点的“这个问题”指什么?用直线画出来。文中把“这个问题”比作           ,作用是             
6.阅读选段后,请选取一个角度在文中的空白处做批注。
7.下列选项中,对“中华不振”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中国很久都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
B.当时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C.当时中国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所以精神都萎靡不振
D.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
8.读完此文,我想到了爱国人士_____,他们的这种精神可以用成语____来形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