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湘教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内片断,完成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_______石______瓮____之,水迸,儿得活。

1.“皆”的意思是______。“迸”的意思是_______
2.把原文补充完整,所填内容表现了司马光_________的品质。
3.文中“群儿”是指______,“儿得活”的“儿”是指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诗人在前两句写了自己站在远、近、高、低不同的位置观看庐山,庐山呈现不同的景象。由此可知,诗人眼中的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我从中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诗人从不同角度、站在不同位置还是没有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因此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也蕴含着哲理,与“当局者迷,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给我们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分析。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群儿于庭(      ) (2)一儿(       ) (3)众弃去(       )
2.“足跌水中”这句中,“没”应该读(     )(填读音),我是根据______判断出来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孩子失足掉进水缸,其他的孩子(      ),而司马光却(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      )的人。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拓展阅读。

司马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1.上面这篇短文有__________个自然段。
2.用“——”画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经过的句子。
3.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①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②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事。(       
③司马光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一起玩。(       
4.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地终于一摇一地走上了讲合。就在英子          

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       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        )平息,英子

也(        )了情结,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将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2.写反义词。
犹豫--(         )        持久-(          )
3.本段中,教室里共有两次掌声响起。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是因为(       
A.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
B.怕同学们瞧不起她。
C.大家没有域视她,而且还域励地,她很感动。
5.“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因为(       
A.英子感谢同学们给了地热情的鼓励,使她不再自卑。
B.讲完了故事,每个同学都要鞠躬。
C.英子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爱动脑筋(jīn)的孩子

(huà)(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 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好,我就收你做徒(tú)弟吧!原来,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ài)医生。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填一填。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________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________的蔡医生。
3.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华佗是个________的孩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足跌水中。(   
A.没有B.埋没C.淹没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排队。
( )大家都扔下他离开了。
( )有个孩子登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在里面了。
( )司马光拿起石头击破水瓮,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类型:排序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而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知其轻重。________
②使水原痕。________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于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