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A版|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根据课文填空。 
1.《长征》是一首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写于1935年10月,即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磅礴”形容山的__________,这是实际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__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诗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___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___。诗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鉴赏:
七律·长征
首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首联____________(思考这句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地赞美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____________”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____________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____________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____________(填写修辞手法)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____________,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____________,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____________。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这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____________精神。
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形近字。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多音字
磅:páng(       )   bàng(       )
尽:jìn(       )       jǐn(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揭题导读
1.七律:每首______行,每句______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
2.长征:______________(时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经过______个省,爬雪山,过草地,行程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_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3.《七律·长征》是______在1935年写的,作者不仅是_______家、______家,还是伟大的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_______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长征途中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些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请你回忆课文,将诗歌内容补充完整。
2.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首句以直白的语言和豪迈的气势,写出了长征途中虽然困难重重,但红军却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B.颔联中五岭和乌蒙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几座险峻的大山,从中也可以看出长征途中线路多,危险大,但红军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C.尾联对仪工整,主要想突出岷山白雪皑皑,风景如画,以及作者对岷山千里雪景的喜爱之情。
3.从文字内容中想开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全诗第二句。透过句中字眼,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写出划横线处应填的诗句。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_________)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不怕困难的意思。                   (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________)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_________)
3.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
3.在诗句“五岭逶迤腾新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的精神。
4.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域。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根据资料可知,本诗是写的这五件事,仅仅是长征中的五个“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的描述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在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             开颜: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长征》这首诗,对的打“√”,错的打“×”。
(1)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
(2)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       )
(3)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紧扣“万水”来写。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三个历史事件。(      )
(4)诗的联尾,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