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快乐阅读。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聪明好学,才华出众。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后来他离开寺庙。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山下的竹林、湖边的渔船、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是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未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首诗来表达他对农民的同情。
       他写《悯农》诗时,正值盛夏酷暑,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咬出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的修改终于写成了悯农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诗字字皆辛苦”。
1.在第5自然段的“□”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读完短文,李绅好学的形象已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中:离开寺庙后的李绅,虽然________,但是________;写《悯农》时,尽管________,但李绅还是________。从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李绅写诗真的是“________”。
3.联系短文内容,说说《悯农》为什么能很快流传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岛。
千锤百炼为一“绿”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做官时实行变法改革,历经磨难。晚年在钟山定居。
后来,朝廷又招他去京城做官。王安石乘船渡过了长江,来到瓜洲。船停下了,回首望去,依稀可见江对岸的京口。王安石怅然,情不自己,写下了一首《泊船瓜洲》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拿起朗读一遍,圈去“到”,在旁边注上“不好”二字,于是闭目吟哦,提笔写下“过”字。又读一遍,还觉不妥,改为“入”。“春风又入江南岸”——“又入江南岸”?王安石摇了摇头,江南的春风不是这样的。他又圈去了“入”字,撂下笔,长叹了一声,走出船舱。
王安石遥望江南,忽然想到,何不换成“满”字。他急进船舱,提笔把诗的第三句改为“春风又满江南岸”。他一边写一边读,刚写完,立刻又把“满”字圈去了——是啊,江南要是“满”春风了,还有什么韵味,还有什么魅力可言呢!再说,春风是不见踪影的,用“满”来形容春风也不确切。
王安石反复修改,换了十几个字,总是不满意。直到想出了“绿”字,这首诗才算完成。春风无迹可寻,但春风一至,江南倏忽绿了,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绿”字既描绘了江南春风的气韵,又引出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情和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
于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文学史上的名句,王安石千锤百炼炼字炼意,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
1.请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情不自己:                                        
千锤百炼:                                          
2.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                
3.在用“绿”字之前,王安石想到了                   这四个字,但是都觉得不妥。
4.使用“绿”字妙在哪里?
                                                  
                                                     
5.说一说你从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用脑想,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hú 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废 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 像)。这使他十分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有问题。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 衷)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读几遍,这样要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话,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书记不住,(    )因为记性不好,(    )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从此以后,他改变了读书方法。每读完一本书,就想想这本书讲了什么事,有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字,打“√”。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3.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囫囵吞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积月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正之后来是怎样读书的?用“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5.读了这则故事,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颖,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十几遍,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 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 想啊 改啊 改啊 想啊 悯农 诗终于写成了 其中一首是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加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给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李绅写《悯农》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说李绅写《悯农》诗“字字皆辛苦”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记叙李绅在艰苦的环境中________的事件,赞扬李绅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的写作态度。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