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展示台。
邓亚萍5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背着沙袋蹦着练打乒乓球。在她连续获得河南省和中南五省少年乒乓球赛冠军之后,父亲把她送进了河南省队参加集训。可不久,邓亚萍就被送回了家,因为个子太矮,手臂太短,教练认为她没有发展前途。这对一个不满10岁的女孩儿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幼小的心灵几乎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她撕心裂肺般地痛哭了一场。然后,她毅然擦干了眼泪:我不会放弃,我要冲击!要练就最拿手的本领!
13岁时,邓亚萍以“正手快、反手怪、攻球狠”的“魔球战术”战胜了世界冠军戴丽丽,接着又力克李惠芬、耿丽娟和老将陈静,并入选国家青年队。胜利的鲜花使14岁的邓亚萍陶醉了,她不知不觉地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后果是:在全国青年乒乓球赛上,她大失水准,单打比赛竟以连负3局惨败,痛失进入前8名的机会。邓亚萍又一次痛哭了。
这两次刻骨铭心的挫折使邓亚萍悟出了一个道理:身体上没有优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没有优势,精神优势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动力。她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好像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越向上爬,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停下来,想歇一歇,就可能滑落山谷,永远也不会达到峰顶……”
邓亚萍要用百倍的努力去抚平人生道路上的伤痛。为练就一手正手抢攻,反手快拨,快、狠、灵、准、刁的绝活儿,她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训练场上,背着教练加班加点偷练。她在训练馆里放了两双鞋,一双被汗水浸透了,就换上另一双,继续闪转腾挪在乒乓球台旁。至于腿绑数公斤重的沙袋,身穿沙背心长跑5000米以上,每天挥拍数千次,更是她的家常便饭。连食堂的师傅都说:“什么时候看见邓亚萍来吃饭了,就说明训练馆没人了。”当时的教练许绍发这样评价她:邓亚萍是我们队训练最刻苦、最认真的一个,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她都是好样的。
终于,邓亚萍用她那股被挫折磨炼的韧劲和自信,英姿飒(sà)爽地登上了与世界高手对抗的大舞台。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为什么邓亚萍把自己的事业比喻成“攀登珠穆朗玛峰”?
3.邓亚萍是如何训练的,请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
4.邓亚萍是依靠什么登上了与世界高手对抗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