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上(节选)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选文一共有A.时间的久远 | B.夜晚的到来 | C.天气的寒冷 |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积雪很厚,终年不化。这里的动物主要有企鹅和海豹,它们都胖乎乎的,十分耐寒。企鹅一点儿也不怕人,非常讨人喜欢。
1.这段共周处除三害
周处年轻时很喜欢逞强闹事。乡人们对他的行为都感到很忧心。
当时,乡中还有一条专门在水里作乱的蛟龙,一只在山里发威的老虎,常常侵犯乡中百姓,于是人们就把周处跟蛟龙、老虎视为乡里的“三害”。
有人劝周处去除掉两害,周处二话不说就上山把老虎打死,又下水跟蛟龙缠斗,三天三夜还没上岸,乡人们都以为周处已经死在水里,高兴得互相庆贺。这时周处杀死蛟龙回来,发现人们正在为他这一害也除掉了而庆贺,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其中一害,便决心悔改。
周处离开家乡去找清河内史陆云,把他的决心告诉陆云,但他担心之前已经虚度了那么久的光阴,以后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就告诉他说:“古人曾说早上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晚上立刻死去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人最应担心的是有没有立定志向,至于有没有得到名声并不需要忧虑。”
周处听了陆云这一番话之后,就努力改过向上,以后果然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人。
1.依照例子,用提供的词语造句。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伏了洪水,使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1.治水、制伏,这两个划线的字都读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 )年。这( )年里,他( )奔走,曾经( )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 )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 )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 )的生活。
1.回想课文内容填空。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重新搬了回来。
1.照样子,写词语。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
1943年大年初一的下午,枣园又热闹起来了。主席和其他首长在小礼堂门前忙着接待客人。经过大生产运动,延安人民丰衣足食,心情特别愉快。
…………
小礼堂里并排放着两行桌子,上面铺着延安生产的粗线花条床单布,颜色十分鲜艳。花生、糖果、香烟、红枣、苹果摆了一桌一桌的。毛主席和几个老年人一起坐在中间那张桌子旁,主席笑着望望这边,望望那边,问大家年过得都好吧?大家说,主席好!枣园区的区长把大家一一给主席做了介绍……主席对大家说:“我们是老邻居,今天请大家到一起吃顿饭,希望大家不要客气,多吃多喝……”主席正说着,饭菜已经端来了。主席不断到各桌去劝酒,要大家多吃些。农民们也不断举杯向主席敬酒。整个小礼堂里,洋溢着一片欢笑。
1.试着给文章起一个标题,写在正文前的横线上。关心警卫战士们的学习
毛主席十分关心警卫战士们的学习,他给战士们规定,每天要有两个小时用于学习。课本是毛主席让编的,一些课本还是他亲自审定的。有时缺课本,毛主席就吩咐秘书给战士们写些生字条,让大家照着读和写。
毛主席还经常督促警卫战士学习。老红军顾昌华回忆说,“有时我随毛主席外出,主席就问,你今天认会几个字呀?没有文化将来怎么工作?主席还经常抽时间检查我们的学习情况,批改作业。有的主席看了还写上批语……”
1.下面没有在文章中出现的情节是( )A.毛主席给警卫战士们写生字条 |
B.毛主席为警卫战士们审定课本 |
C.毛主席给警卫战士们规定用于学习的时间 |
D.毛主席督促警卫战士学习 |
A.嘱咐 | B.监督催促 | C.看管 |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我会照样子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