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_____,______焉。
1.请将原文补充完整。A.恭 | B.博学多 |
C. | D.家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曾子曰:“吾日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
A.“说”等同于现代的“悦”,表示“愉快”。 | B.“愠”读音与“媪”相同。 |
C.“省”这里读着“xǐng”。 | D.“ |
蜀鄙二僧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wéi)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②蜀之鄙①(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②(yù)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富者曰:“子何恃③(shì)而往?"
④曰:“吾一瓶一钵④(bō)足矣。”
⑤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⑤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⑥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⑦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⑥不如蜀鄙之僧哉?
A.第一次表达了富和尚的疑惑,第二次则表示他不相信穷和尚的话。 |
B.两句话意思相同,都表达了富和尚的疑惑:你依赖什么去南海呢? |
C.第二次,富和尚以自己为例,说明穷和尚想去南海是不可能的。 |
虎求百兽而食①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③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④,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⑤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除“三横”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①,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②。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③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④。处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注释】①凶强侠气:凶暴强悍,好争斗。②尤剧:更厉害。③冀:希望。④更相庆:互相庆贺。
1.梳理内容,填写故事流程图。义兴有“三横”: 蛟、 | → | 乡人说服 | → | 周处与蛟同沉, 乡人 | → | 周处知为人情所患, |
A.为乡里所 |
B.并皆 |
C.义兴人谓为“三 |
D.处与之 |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③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④强⑤不知以为知也。
A.有个在南方做官的北方人,不认识菱角,在一次酒席上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
B.有人告诉北方人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北方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明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
C.菱角生长在水中,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
A.他喜欢尝试。 | B.他想清热解毒。 | C.他不认识菱。 |
A.不懂装懂 | B.强词夺理 | C.实事求是 |
怀素写字
①怀素居零陵②时,
A. | B. |
C.鸿雁传 | 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锯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③。俄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⑥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⑦,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②执:拿。③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才智超人的人。⑥但:只是。⑦若:像。 ⑧此:这样。⑨不亦……乎:不是……吗。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⑩愚:愚蠢。
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A.疑惑,询问。 | B.嘲笑,疑问。业 | C.自作聪明,反问。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A.则眼不/看仔细 | B.却只漫/浪诵读 |
C.记/亦不能久也 | D.眼口岂不/到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