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戒子(5)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盂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③喧:遗忘。
1.根据短文内容,在( )里写出带点词语意思。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①,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也,直至山中,困乏而眠。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醒,甚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②,乃侧身语云:“旦③来遭见贤尊④,愿郎君⑤且避道!”
【注释】①脔:切成小块的肉。②橡斗:橡树的果实,外壳有刺。③旦:早上。④贤尊:对他人父亲的敬称。⑤郎君: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1.根据诗词、名著、小古文的学习经验,我知道这些词的意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1.本文选自《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②瞳子:瞳孔。
1.联系上下文,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②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⑤!
——《吕氏春秋》
【注释】①涉:过,渡。②自:从。③遽:急忙,立刻。④契:用刀雕刻,刻。⑤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
滥竽①充数②
齐宣王③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④处士⑤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⑦食⑧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⑨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释] ①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
②充数:凑数。③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④南郭:复姓。
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⑥说:同“悦”,高兴。⑦廪(lǐn):粮食。
⑧食(sì):供养。⑨湣(mǐn)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1.我会辨析加点字的意思(填序号)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③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④。”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duó):量长短。②坐:同“座”,座位。③操:拿,携带。④度(dù);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1.读句子,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入括号内。A.《刻舟求剑》 | B.《揠苗助长》 | C.《守株待兔》 | D.《自相矛盾》 |
自相矛盾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_ 。”②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③或曰:“ ,何如?”④其人弗能应也。⑤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把文言文补充完整。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最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