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二)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①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②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①鉴:镜子。②渠:它。
1.解释文中加点字。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众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小古文一则:孙敬①,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时疲寝②,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③。
——东汉·战国(汉书)
小古文二则:(苏秦④)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①东汉著名欢治家②睡觉③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④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将要大腿
1.两则小古文讲的是古人读书不倦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球遂浮出。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画“√”。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②齿碾③之,又不得。瞋(chēn)④甚,复于地取内⑤口中,啮(niè)⑥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③碾:踩。④瞋:发怒。⑤内:同“纳”,放入。⑥啮:咬。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B.以箸 |
C.乃下地 | D. |
A.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B.小不忍则乱大谋 | C.直筒炮一点就着 |
诸葛恪得驴
诸葛①字元逊②,瑾③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④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⑤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⑥以⑦驴赐恪。
注释:①恪:kè ②逊:xùn ③瑾:jǐn,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④会:聚集,会合。⑤题:书写,题写。⑥乃:于是。
1.联系上下文,猜猜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②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③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给这则小古文选择合适的题目( )A.画龙点睛 | B.画蛇添足 | C.杯弓蛇影 | D.郑人买履 |
A.蛇 | B. |
C.乃左手持 | D.终 |
A.人应主动努力,不要对任何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 |
B.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C.做多余的事情有害无益,多此一举,反而会坏事。 |
D.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没有真才实学,终究会露出马脚。 |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②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③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④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 释 】①鬻:卖 ②陷:刺破 ③或:有的人 ④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矛之 | B.不可同世而 |
C. | D.弗能 |
A.言行一致 | B.滴水不漏 | C.漏洞百出 | D.自圆其说 |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②子已,哀鸣数声,乃拔剪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③弃弓,誓不复射。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②付:交给 ③矢:箭
1.翻译划线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