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文链接。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盼望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训斥斥责批评)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惩处:近义词(       )             反义词(       )
左顾右盼:近义词(         )       反义词(         )
3.照样子写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句中“中华不振”指的是(   )(填字母)
A.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
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
C.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重——(           )     苦难——(           )   响亮——(           )
2.根据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1)“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3.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为什么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 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左顾右盼:___________________
撑腰: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中华不振”指的是(     
A.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
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
C.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3.认真读文段内容,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文段,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可知,课文中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周恩来的志向是把个人的学习与________________联系起来。这样对比着写,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我最棒。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   盼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   斥责   批评)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照样子,写词语。
(1)盼(含反义词):       _________     _________
(2)得意扬扬( ABCC 式):       _________     _________
3.理解文段,选一选,填一填。
A.为虎作伥               B.怒不敢言               C.哭诉无助               D.得意洋洋
周恩来亲眼见到:警察的__________,外国人的____________,妇女的____________
群众的_____________,让人真切感受到“中华不振”。
4.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你认为“中华不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               ”的响亮回答。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1)低沉、郁闷。______
(2)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______
(3)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______
2.下面句子中与“谁又敢怎么样呢?”意思一样的是( )
A.谁都敢怎么样。
B.谁也敢怎么样。
C.谁也不敢怎么样。
3.请在最后一段划横线处补充合适的句子。
4.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会怎样回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他的反应先是_____________,后来是_______________
3.“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中的“连声”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周恩来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街道。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果然——_____      斥责——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热闹非凡:_____________
②左顾右盼:_____________
3.女人在外国租界哭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请你想一想,此时的中国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划掉。
一个(       )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yāo yào)好(hào hǎo)的同学(       )了 租借。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chǔ chù )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      ),(      ),街道两旁行(háng xíng)走的大多是(      ), (      )、(      )的外国人和 (         )的巡警。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  的待遇,有  的生活和 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将下列三个词分别填到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
优越   富裕  优厚
2.文中词语“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  ”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认为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