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师大版(2001)|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②“为家父而读书。”

③“为明理而读书。”

④“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⑤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⑨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⑩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的原因是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下面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1)“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
(2)“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
3.“有志者当效此生!”魏校长是希望同学们像周恩来一样(       
A.志向坚定B.志存高远C.仿效别人D.坚贞不屈
4.选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下面概括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A.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B.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
C.周恩来的回答与同学们的不一样,大家很吃惊。
D.修身课上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
5.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如果你的校长也这样问,你会怎么回答?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回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wàng          )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chì        )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字。
指wàng(       )     训chì(       )
2.节选的段落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请你展开想象,此时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_____时代的一件事,他深刻体会到_______,从而立志报效祖国。
3.在“有志者当效周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        ),“效”是______的意思,“周生“指的是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4.由此可见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扎死了,她原本(希望   盼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   斥责   批评)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用“√”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
2.按要求写词语。
(1)左顾右盼(含反义词)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拳头     (      )外国人
3.文段中,周恩来亲眼见到:警察的__,女人的__,群众的__,让人感受到中华不振。(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到横线上)
A.为虎作伥   B.怒不敢言   C.哭诉无助
4.“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中华不振”指的是(     
A.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
B.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
C.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5.看到中国人受外国人侮辱,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文中的“那位同学”名字叫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若有所思:_________                    抱负: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描写
(2)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描写
(3)他睁大眼睛。(           )描写
4.对“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是_________
5.如果老师问到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你会怎样回答?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   盼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训斥   斥责   批评)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②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惩处:近义词(      )                       反义词(      )
左顾右盼:近义词(      )                 反义词(      )
3.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句中“中华不振”指的是(       )(填序号)
A.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
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
C.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立志读尽人间书

①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地,小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②小苏轼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于是骄傲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小苏轼便在自己书房挂出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③一天,有位远道而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向小苏轼求教。老人说:“这本书很多字我不认识,我问了几个文人,也郝不认识。大家都说你是神童,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小苏轼听了,十分得意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几个字吗?我肯定得!当他翻开书,看了老人图画的一些字,立刻呆住了。他对这本书很是陌生,(  )没有看过,(  )书里面很多字都不认识。这时,他恍然大悟,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惭愧地摇了摇头。

④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忽然想起自己写的那幅对联不太合适,便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扔掉。就在动手的一瞬间,小苏轼忽然停住了手脚。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在这幅对联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了两个字,变成了下面的字样: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⑤小苏轼仔细端详一番,满意地打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学习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

⑥苏轼从小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做学问上知错就改,刻苦勤奋,这让他受用终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在文章第①自然段中画出表现小苏轼自幼“聪明过人”的语句。
3.文章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所以……B.虽然……但是……C.如果……就
4.文章第④自然段“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中的“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苏轼后改的对联在原来上下联前各加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⑤自然段中“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中,母亲“满意地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1.“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联系课文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①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填空。
①“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②“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___
2.朗读文中画“     ”的两处句子,句①应该(      ),句②应该(      )
A.读出佩服和赞叹的语气       B.读出惊讶和疑惑的语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用横线画出关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句子。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常有这样说法?请你填空。
(1)“知书才能知理,不好好读书就不能明察事理。”这是为(      )而读书。
(2)“好好读书,将来当局长、当县长。”这是为(     )而读书。
2.用波浪线画出关于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句子。
3.联系课文想一想,是什么让周恩来立下了这么远大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其他同学的想法对吗?为什么?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
______________
5.把名句与对应的人物及其表达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周恩来             a.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毛泽东             b.要做一个英雄人物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鲁迅                 c.死的意义不同的
D.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司马迁             d.对敌人、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