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沪教版(2015)|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秋之思
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_____)
2.“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秋之美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作者抓住“_______”与“_______”,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
(3)“______”与“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红于”与“红如”相比较,(_____)
A.意思相同。       B.意思不同。
(2)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两句诗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
A.辛苦劳累。       B.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去。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枫林霜叶红——《山行》秋之恋
《山行》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全诗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色,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停车爱枫林晚(______)       2.荷尽已无雨盖(______)
3.菊残有傲霜枝(______)       4.夜所见(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想一想,选一选。
A.所见       B.所想
(1)知有儿童挑促织(_____)       (2)夜深篱落一灯明(_____)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径(xié xiá)       促织(tiǎo tiāo)       黄橘绿(chén chéng)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犹”的意思是(  )
A.似乎                                         B.仍然                                         C.犹如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诗句的意思。   
1.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__________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九溪十八涧

九溪十八涧,__________。

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1.下列选项中关于“涧”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jiànB.jiānC.jànD.jān
2.下列有关诗人及其朝代正确的一项是(     )
A.俞樾  清代
B.欧阳修 宋代
C.王昌龄 唐代
D.于谦   明代
3.补充诗句:(   )
九溪十八涧,              
A.山中最胜处
B.临流客放杯
C.案头松叶响
D.百六辞歌吹
4.这首诗中有( )个AABB型的词语。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不是写九溪十八涧的诗句是(  )
A.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
B.暮经南山南,曲涧一十八。
C.九溪十八涧,冷见帝青苔。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冷泉一亭是西湖最美的地方。
B.作者在这首诗写到了山、路、泉水、树木等景物。
C.对于九溪十八涧到底怎么好法,诗人只不过连用四句叠字句表达:“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属。”这四句诗,不仅让诗人得以久享盛誉,也让九溪十八涧为天下所知。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杭州山水的钟爱之情。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