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沪教版(2015) 三年级上册
>
古诗诵读 山行
沪教版(2015)
|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信
2 茉莉花
3*我画什么
古诗诵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 刮脸
5 童年的朋友
综合练习1
第二单元
6 新型电影
7 网上呼救
古诗诵读 于易水送人
8*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
9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0 燕子专列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
11 瀑布
12 天鹅的故事
古诗诵读 望庐山瀑布
13 海底世界
14 小狗杜克
15*走路的奥秘
综合练习3
第四单元
16 “神童”的秘诀
17 梅兰芳练功
古诗诵读 山行
18 爱迪生孵小鸡
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20*少年王勃
综合练习4
第五单元
21 威尼斯小艇
22 悉尼歌剧院
23 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古诗诵读 鹿柴
24 一座铜像
25*圣诞老人的故乡
综合练习5
第六单元
26 饭钱
27 镇定的女主人
28 惊弓之鸟
古诗诵读 塞下曲(其三)
29*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
30 想别人没想到的
综合练习6
第七单元
31 雨后
32 葡萄是酸的
33*但愿人长久
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
34 猫是老虎的先生
35 爬山虎的脚
综合练习7
第八单元
36 看月食
37 瑞雪
38 动物的休眠
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9*爱动脑筋的帕斯卡
40 智烧敌舰
综合练习 8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174
道相关试题
静心练字。(按照笔画顺序写一写)
寒笔顺:
_______________
斜笔顺:
_______________
送笔顺:
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准拼音。(把正确的读音打“√”)
擎
雨盖(qíng
qín)
挑
促织(tiāo
tiǎo)
赠
刘景文(zēng
zèng)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山行》与《赠刘景文》重点字词解释。(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__________
:产生、生出。
__________
:举,向上托。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
shí jìng
shuāng yè
jú huā
jūn zǐ
( )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汉字魔术,给字组词。
兆
挑
( )
曾
赠
( )
登
橙
( )
桃
( )
僧
( )
澄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能说会道。(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1.停车
坐
爱枫林晚,霜叶
红于
二月花。
坐:
____________
红于:
_________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
傲霜
枝。
傲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儿童
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精挑细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选项)
1.夜
书
所见(
)
A.著作
B.书写
C.文件
2.夜深篱落一灯
明
(
)
A.明白
B.公开
C.亮
3.远上
寒山
石径斜(
)
A.地名
B.深秋时节的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小法官。(判断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三首》都是写秋天景物的诗。
( )
2.“促织”是一种叫声好听的小虫,又叫蟋蟀。
( )
3.《古诗三首》的三位诗人都是宋朝的。
( )
4.《夜书所见》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句写生活场景,三四句写自然环境。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拓展提升。(连一连,记一记)
杜牧
靖逸
清明时节雨纷纷
苏轼
樊川居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
东坡居士
淡妆浓抹总相宜
类型:连线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
代诗人
_______
,诗歌写了西湖
____
和
____
的景象,还以
____
比西湖,形象地写出了
________
的美,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山色尤其秀美。
D.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