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诗中两个“活”,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含义?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 |
B.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顽强斗争的精神 |
C.不惧怕敌人威胁,具有辆牲精神 |
A.比喻 对比 排比 |
B.反复 拟人 比喻 |
C.比喻 反复 对比 |
A.《有的人》一诗中,作者直接引用了鲁迅的诗句“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 |
B.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
C.《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
D.《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A.人生方向可由自己掌握 | B.以坚强的态度接受失败 |
C.快乐与痛苦是一体两面 | D.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A.我们起源于大地。 |
B.我们生活在大地上,是大地的一分子;大地滋养我们,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
C.世界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也是天空的一部分,天空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
悼鲁迅先生(节选)
巴 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一直出现的人物。我虽然经常流畅地背着他的诗歌、杂文,可并不喜欢,嫌它们太沉闷。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被时代夸大的人物。
一直到后来,有一位导演想改编鲁迅的小说并拍摄成影片,邀请我做策划。我欣然应允,并因此第一次去买了鲁迅的书:一本精装的《鲁迅小说集》。读了第一篇《狂人日记》,我吓了一跳;等读完《孔乙己》,我告诉导演,你不配改编鲁迅的小说,我也不配做这个策
划。因为他及他的小说,应该被所有人尊敬。于是在30多岁以后我才与鲁迅的小说亲近,我才发现,那个小时候熟悉而不能理解的人物,变得熟悉而伟大。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他是这样一种人: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形容他时都可以用“我们的鲁迅”来开头……
1.作者对鲁迅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A.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过去和现在,还包括未来 |
B.鲁迅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所有的人,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
C.每个人都读过鲁迅的文章,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