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类文阅读。
1895年的一天夜里,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物理实验室厚厚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因为实验要求不能有一丝光线。

伦琴摸黑顺利做完了实验。但是,在冲洗才做完的实验照片时,他发现放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相底片曝(bào)光了。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他觉得其中必有原因。为了找出原因,他又拿出一盒新的密封的照相底片,仍旧把它放在老地方,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底片又一次曝光了。这下,他认为一定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暗中作怪,使照相底片曝光。
为了找到这束看不见的光,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他又用这束看不见的光去透视其他物质,惊喜地发现这种射线还能穿过铜、铁、木头和皮肤等等。
这天,他的夫人见他十几天没有回家,来看望他。伦琴笑眯眯地把夫人拉到仪器旁,把她的手放在暗盒里,然后用放电管照射了几分钟。
分钟后底片冲出来了。伦琴夫人一看,吓了一跳。原来,照片上是手的骨骼,像人体骨骼标本一样。
伦琴(   )发现了这种射线,(   )还不了解这种射线的本质,就给它取名为“X射线”,又叫“X光”。后来,X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无损伤检测。
1901年,伦琴作为物理学家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伦琴终于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光”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意思 。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
A.这句话说明了权威要尊重、要听信权威。
B.这句话说明了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
C.这句话说明了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章题目是________(
A.以事情的结果B.以事情的起因)来拟题的。
(2)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提出质疑,最终试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写句子。
(1)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近义词找朋友。
责备——(     ) 违背——(     )
(2)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__(
A.选择B.假设)关系的句子,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3)选文中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崇拜程度。
(4)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态度。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细读课文深感悟。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候。读了这句话,再联系上文,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物理学家小知识链接。
伽利略        量子力学
玻 尔         电磁感应
法拉第        落体定律
类型:连线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春蚕到死丝方尽
镭的发现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全球的科学家。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她虚怀若谷,待人谦逊。爱因斯坦曾经说:“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倾倒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躲避蜂拥而来的记者,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跑到乡下,他们在一间渔民的房子里住下了。可是,记者的本领是能够无孔不入的。一天,一个机灵的美国记者突然在那间农舍的门口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妇人,那妇人正坐在石阶上拿只鞋往外倒沙子。记者定睛一看,正是居里夫人,便庆幸自己命好,赶忙掏出笔记本,希望居里夫人说点可供发表的话,没想到居里夫人只说了这么一句:“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居里夫人有一个信念:科学属于人类,我发现了镭,应将它贡献给人类。听说镭的射线可以治疗某些癌症,居里夫人毫不犹豫地将镭的提炼方法公布于众。1906年,居里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还把她和居里共同提炼的那一克价值百万余法郎的镭,贡献给物理实验室。有人劝她为了两个女儿将来的生活可以舒坦些,还是留给她们吧。居里夫人认为,重要的不是留给孩子们谋生的费用,而是留给她们一种可贵的精神武器。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女儿都成为很有作为的人。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辛劳而有为的一生结束了。居里夫人生前是非常喜欢春蚕的,看到蚕儿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桑,吐出的却是纤细晶亮的丝,她感动了,她觉得自己也似乎化为了一条春蚕。回顾居里夫人的一生,她确实是一位具有春蚕品格的伟人,她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若谷  无孔(  )(  )
待人(  )(  )  似曾(  )(  )
(2)居里夫人有一个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为什么喜欢春蚕?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选段(17分)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 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这句话说明当时人们  _____ 亚里士多德。
(2)“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3)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4)“两个相反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实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_____ 跟铁球的_____没有关系。
(6)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
①原以为两个铁球_______________  ,但看到的却是__________
②原以为胜利者是_______________,但事实证明却是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