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渚”读作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垂 | B.清 | C.疏 | D. |
A.虞世南,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
B.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C.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修、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
D.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 |
A.居高声自远 |
B.床前明月光 |
C.前不见古人 |
D.后不见来者 |
A.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
B.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
C.疏:开阔、稀疏。 |
D.藉:狼藉。 |
A.托物言志 |
B.动静结合 |
C.虚实结合 |
D.衬托 |
A.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
B.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
C.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诗的前两句侧重于主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客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D.“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才能声名远播。 |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南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 诗 | 注 释 | 译 文 |
宿【建德江】 |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 |
【移舟】【泊】【烟渚】, |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 |
日暮【客】【愁】新。 | 【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 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
【野】【旷】【天低树】, |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
江清【月近人】。 |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 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A.借景抒情 | B.托物言志 | C.借物抒情 |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远”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A.山;距离;意思相近;高而缓 |
B.山路;绵长;呼应;高而缓 |
C.山路;绵长;重复;高而缓 |
A.云;人家;石径;很高;想象的空间 |
B.白云;深处;寒山;很大;想象的空间 |
C.云;人家;石径;很大;想象的空间 |
A.惊喜之情;红;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 |
B.叹之情;晚;夜晚之景;喜爱之极;停车坐爱枫林晚 |
C.惊喜之情;晚;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 |
A.枫林;原因 |
B.枫叶;心情 |
C.枫林;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