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1.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和狗差不多。                 (      )
(2)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恐龙演变成了鸟类,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解答。       (      )
2.选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       ”画出关键句。
3.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画横线的语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段的表述,你觉得下列哪种恐龙最有可能演变成鸟类呢?(       
A.行动较为敏捷的食草类恐龙。
B.体型庞大的猎食性恐龙。
C.栖息在树上的猎食性恐龙。
D.身材小巧、四足行走的恐龙。
5.读了选段,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至少从两个角度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沥青湖的诱惑

①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都南端有一个叫巴哥的小岛,岛上有一个小湖。同一般的湖泊不同的是,这个湖表面平坦,上面覆盖了一层硬化了的沥青,原来由于地壳运动岩层破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一出并通过裂隙拥进死火山口,溢满城湖。这个以盛产黑乎乎的天然沥青闻名于世的小胡,被人们称为沥青湖。

②令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列清湖奇特的形成方式,还有沥青湖每年都要吃掉大量的动物的奇特现象。有狮子,老虎,豹子等体型较大的动物,也有狐狸,狼,鬣狗,水鸟等体型较小的动物。经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科学家们终于为世人揭开了这个谜底。

③每年随着季节的转换,沥青湖呈现出不同的样子,雨季来到,湖水积在湖面上,显得碧波荡漾。旱季降临,水被蒸发掉,沥青被晒干,只有在凹处还留有一些水坑,水坑中有水草,偶尔还能找到小鱼,这样便引来了喜欢吃小鱼的鸟,一只鸟吃饱了小鱼,准备站在湖面上休息,结果被沥青黏住了双脚,鸟越挣扎沥青粘的越紧,终于,鸟不再动弹了。不久鸟被机灵的狐狸发现了,为了吃到可口的鸟肉,狐狸不顾一切冲了过去,结果狐狸也被沥青黏住了。

④狐狸越挣扎,沥青便黏得越紧,追踪狐狸倒在了沥青湖里不再动弹。猎狗和狼几乎同时发现了死去的狐狸。为了争抢猎物,鬣狗和狼在沥青湖上恶战了一场。结果都被沥青牢牢地黏住了。在食物急缺的干旱季节,狮子,豹子,老虎发现这么多猎物再也忍不住了,冲过去一饱口福,结果无一例外葬身于沥青湖。

⑤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死于沥青湖,但仍然有很多动物前赴后继地朝沥青湖奔去,原因都是禁不住那湖里美味的诱惑。在这个世界上人受到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其中很多诱惑就像沥青湖一样致命。很多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很难管住自己分下沥青湖的双脚。

1.用“      ”画出沥青湖形成的原因。
2.画“﹏﹏”的句子在短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A.前后呼应B.概括说明C.承上启下D.总结全文。
3.短文让我们看到了一条食物链。(     )(     )(     )→鬣狗和狼→狮子、老虎、豹子,这些动物之所以会被沥青湖吃掉,正是因为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加点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并说说你打算如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段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人心脾             (  )零             (  )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补充成语。
(    )醒悟                           激荡(   )
默默(    )                           (    )之门
4.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1.选文中的“形态各异”和“凶猛异常”都有一个“异”字,根据语境,它们的意思分别______________。(A.分开 B.特别 C.惊奇 D.不同)
2.画“       ”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说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
3.选文中的“它”指_______。作者分别从行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它的庞大家族。
4.文中带点字“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林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①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晴之笔。

1.下面对选段的概括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出假说—找到证据—研究化石B.研究化石—提出假说—找到证据
C.找到证据—提出假说—研究化石D.研究化石—找到证据—提出假说
2.用“﹏﹏”画出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原因。
3.根据句子②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科学家漫长的研究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比作描绘的画卷。 (       )
(2)点睛之笔指最重要的一笔,它说明对恐龙和鸟类是否有亲缘关系的研究已经结束了。 ( )
4.句子①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 不能)去掉,因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会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酷爱养鸡,家里养了六只母鸡,其中一只大母鸡又大又肥,全身披着黄羽毛,头上有一顶红色的小冠子,真神气。

大母鸡吃刁横又霸道。有一次,我拿了一把米来喂它们,大母鸡首先在我面前咕咕地叫,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快来喂我吧!真把我饿死了。”我对它说:“就你tān niàn)吃!”我把米放进食槽里,大母鸡就张开它的大翅膀扑向食槽,还专门找大颗的米吃,其他的母鸡吃得咕咕直叫,只好吃它刨出来的碎米,有一只黄母鸡不服气,就悄悄地来到食槽,和大母鸡抢着吃,刚抢一口,头部就被大母鸡狠狠地啄了一下,吓得那只黄母鸡赶紧躲到一边去了。其他母鸡再也不敢抢食槽里的食了,只得乖乖地吃大母鸡刨出来的碎米。

大母鸡还喜欢打dǔn dùn)。它打盹时还很讲究,先用zhuǎ zhǎo)子“刷、刷”地在地上bā pá)个坑,然后就蹲下来眯上眼睛,把头插进它那大chì cì)膀下一动也不动,你走过去,它也不怕,还是打自己的盹。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只大母鸡,因为它每天下一个蛋,比其他鸡下得多。它下蛋时先吃得饱饱的,然后就安安稳稳地卧在窝里,忽然它浑身哆嗦起来,顿时它的羽毛竖了起来,样子忐忑不安,不一会儿,它就站起来。我走近一看,鸡窝里已经有一个蛋了,一拿起来,热乎乎的,我把蛋取走后,赶紧抓一把米喂它。大母鸡一边吃一边“咯咯”地叫,好象在说:“我下蛋了!我下蛋了!”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酷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加点的字读音选择正确的读音。
4.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巢是鸟儿的家吗?

许多人认为鸟巢就是鸟儿的家,每当风雨袭来,它们会躲进这个避风港,每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这个安乐窝里睡觉。事实果真如此吗?

科学家发现,狂风暴雨时,许多鸟并不躲在窝里,还有许多也不在巢里过夜。夜晚,野鸭和天鹅把脖子弯曲着,将头夹在翅膀间,飘浮在水面上入睡;鹤、鹳及鹭等长腿鸟类,更是站在地上睡觉。

既然不在朝里睡觉,那么鸟儿辛辛苦苦地筑巢,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对于大多数鸟来说,鸟巢(       )它们的家,(       )它们精心建造的产房。雌鸟大都在巢中产卵,产卵以后,它们就呆在里面孵卵,有时雌鸟和雄鸟轮流伏在巢内孵卵。小鸟出壳后,鸟巢里便热闹起来随着小鸟逐渐长大,鸟巢越来越拥挤,以致后来,都没有它们爸爸、妈妈的立足之地了。等到小鸟飞离产房后,经风吹雨打后的鸟巢已破烂不堪,这时,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就被鸟儿们抛弃了。

有的鸟是不筑巢的,它们孵卵是不需要产房。南极的企鹅,是雄企鹅把卵放在脚面上孵化的。

有没有以巢为家的鸟呢?有,如喜鹊和一些猛禽,一年四季都居住在鸟巢中。在我国吉林省曾发现一个喜鹊窝,喜鹊在里面度过了9年时间。美国有一对秃鹫,在一个直径达2.47米的大巢里住了整整36年。

少数鸟确实以巢为家,但对于大多数鸟来说,它们的巢只是产房育儿室,而不是家。

1.文中多处用到引号,它的作用是(           )
2.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第二自然段中的括号内。
①不是……而是……            ②既……又……
3.阅读短文,理解正确的句子打“√”。
(1)鸟儿都会在鸟巢里过夜。                 
(2)鸟类只在繁殖期间才到鸟巢里产卵、孵卵、育雏。(          
(3)鸟巢能够躲避天敌。(          
(4)大多数鸟以巢为家,常年居住在巢里。(          
4.有人认为,鸟儿筑巢是为了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这种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们好多人都有一句自己喜爱的名言,用来鞭策自己。而我心中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当你遇到问题时,你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相关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正因为我信奉这句话,所以受益匪浅。

一次自然课上,老师对我们进行一次小测验。课本上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考起来并不费力。可是,老师却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课外题,问鱼有什么内脏。同学们都给难住了,有的傻愣愣地瞪着黑板,有的皱着眉头咬笔杆。而我呢,略加思考,便胸有成竹地在试卷上列出:肝、鳔、胆、肠……一鼓作气写了出来。几天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拿了个100分。同桌半开玩笑地说:“石蕾,你是不是在考试之前解剖过鱼呀?要不怎么对它的内脏了如指掌?”我神秘地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上个星期天,我看奶奶剖鱼,鱼的内脏刚被掏出来,我就像个“小问号”似的缠住奶奶,问它们叫什么名字。奶奶没法子,只好依次报了出来。我认真地听着,用心地记着。也不知什么缘故,我记得特别牢,一个个都好像在脑海里扎了根似的。谁知这“留心”而来的“学问”,竟在这次考试中用上了。啊,我这个100分可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送给我的啊!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使我不但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而且在生活中也受益匪浅。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姐姐在一篇作文中写道:“一串红在这美丽的春天里绽开了笑脸。”我猛然想起,我们学校的花坛里也有几盆一串红,可是全都是秋天开的呀!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姐姐,姐姐拍着我的头说:“小蕾,真谢谢你,我把映山红和一串红给混起来了。这篇文章我还想投到《扬子晚报》呢!若被登出来,岂不是闹了个大笑话!”我心里喜滋滋的,更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妙处。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留心生活,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cè   chè) 悉(shú   shóu)   的(sì shì) 告(sù shū)
2.找出文中的五个成语,并说说“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么理解“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可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爱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骨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晴之笔。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①“这一假说”是指                         
②“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中的“ ”这个词语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不能确定。
3.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B.喻指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②“点睛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B.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我能行。

自然界有趣的现象

有人特别爱观察,在自然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加拿大的作物管理专家彼特曼曾研究发现,生长的西红柿在缺水时会发出“呼喊”,如果“呼喊”后得不到水“喝”,“呼喊”就变成了“呜咽”。他解释说,这种声音是那些从根部向叶子传输水分的导管在萎缩时发出的,萎缩的力量相当于轮胎气压的25倍,会造成含有水分的导管破裂,从而发出“哭泣”的声音。

对于植物为什么会像动物一样“哭泣”,美国科学家从化学的角度做出了解释。他们认为,当植物生存受到威胁时,体内的亚麻酸就会发生变化,转化为茉莉酮酸,来帮助植物抵御外界的侵袭。茉莉酮酸的产生,就是植物“哭泣”的物质原因。

阿尔卑斯山的落叶松在被羊群啃食后,就会长出一簇刺针来。当羊群再来侵犯时,刺针便会刺入羊的身体,羊群只好敬而远之。有趣的是,被羊群啃食后长出的新嫩苗,在刺针的呵护下一直长到羊群吃不到的高度才抽出新的枝条来。

事实上,人们还有不少类似的发现。这些发现让我们看到,自然界是那样的神奇,又是那样的“有秩序”,如果随意地破坏、侵犯自然,是会遭到报复的。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生长的西红柿在缺水时会发出“____”,如果这样做还得不到水,就会由“____”变成“____”。阿尔卑斯山的落叶松被羊群啃食后,会长出____,让羊群_______
2.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
3.从这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