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听完妈妈讲的故事,妹妹哄堂大笑起来。 |
B.人们在社会上生活,都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不能为所欲为。 |
C.他独出心裁的设计方案,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
D.鞭炮声日夜不绝,整整响了一个上午。 |
A.蜡月 彩绘 充足 万不得已 |
B.粉碎 糊涂 搁板 残灯未庙 |
C.咽下 耐何 解释 开山鼻祖 |
D.眨眼 摊贩 轿车 优哉游哉 |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
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
C.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
D.课堂上娟子总是瞪着杏核般的眼睛看着讲台上的老师。 |
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选文中有一句谚语,这句谚语是“________”。这句谚语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A.这句话说明吃粥时场面十分热闹。 |
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突出说明了粥的原料丰富。 |
C.这句话略带讽刺意味,意思是煮粥的原料太过丰富,已经不像是在煮粥,而像在进行农业产品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