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⑦歌,声振林木,响⑧遏⑨行云⑩。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ōu):歌唱。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饯(jiàn):以酒食送行。⑤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⑥抚节:按着节拍。⑦悲:悲壮。⑧响:声音。⑨遏:阻住。⑩行云:飘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
1.“谓”的意思是: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
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 |
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 |
表里的生物(节选)
①一天,我对父亲说:
②“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③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④“只许听,不许动。”
⑤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⑥“小孩儿不许动表。”
⑦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⑧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⑨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
A.外貌描写出 | B.神态描写 | C.语言描写 | D.动作描写 | E.心理描写 |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回:“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两小儿 | B.孰为汝多 |
C. | D.孔子不能 |
A.太阳是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 | B.太阳是早上大还是中午大。 |
怀疑与学问(节选)
顾颉刚
①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②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章句》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章句》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③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列选项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
A.引用孟子的话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
B.有力地说明了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
C.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反驳本文的中心论点。 |
D.使论据确凿充分,更加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说服力,突出了中心论点。 |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画横线的句子中,“?”指的是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 |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A.只要先发现问题,就找到了真理。 |
B.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
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
D.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
①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用“﹏﹏﹏”画出这两句话中引用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