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而且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1)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②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2)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3)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句子(1)是______________描写,句子(2)是____________描写,句子(3)是 __________描写。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说明“我”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本学期我还明白了一些道理,从《匆匆》一课中明白了___________;通过《学奕》这篇课文懂得了____________;读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晓_____________;学习了《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习作时要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习题。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人近(距离)B.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冷)
C.孔子不能也 (决定)D.孰为汝多乎(同“智”,智慧)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旧题为列御寇著。列御寇,相传是春秋时的儒家人物,郑国人。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C.盘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古人也常在上面铸刻文字,用来记录功绩或勉励自己。
D.关于选文的寓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从孩子性格特点的角度归纳,有人从知识的角度概括,都是可以的。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这一问题时,其中一人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
B.“孰为汝多知乎?”直接体现了两小儿辩论的问题的复杂性。
C.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态度。
D.两个小孩对于太阳离人远近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他们分别是从形状和温度这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对“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B.认为C.用,拿D.于,在
2.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补全下表。
人物观点理由
第一个孩子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1)_____________
第二个孩子(2)_______________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
3.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诵古文,谈发现。文中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我能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个人是这样学习的_______另一个人是这样学习的:_______
2.诵古文,说感悟。读了这篇小古文,我明白了(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C.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D.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思辨性阅读。阅读小古文,完成24—27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弓缴而射之。________   为是其弗若与。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也D.莲,花之君子者也
3.请用原文中的话解释“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与本文主旨一致的选项是(             
A.精卫填海B.铁杵成针C.囊萤夜读D.心无旁骛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jiǎo   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yú yǔ)?曰:非然也。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下列句中的“之”具体指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②通国__________善弈者也。
②一人虽听_____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__________
③弗若__________矣。
A.指弈秋的教导                                        B.指鸿鹄
C.他,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D.助词,相当于“的”。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惟弈秋之为/听B.思援/弓缴而射/之C.其一人/专心致志
4.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        
A.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B.学习可以一心二用,不必持之以恒。
C.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之:A.弈秋的教导       B.鸿鹊       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   D.的
(1)弈秋,通国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
(3)思援弓缴而射(           )
(4)虽与俱学。(          )
2.选择恰当的语气。
(1)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
(2)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 肯定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2)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2.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叙述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排列序号并写在横线上)
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③发现真理                 ④发现问题
3.读文中画“     ”的句子,一件平常的事却引来阿瑟林斯基一连串的疑问,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文章中引用华罗庚的话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文章辞藻华丽,更加吸引读者。B.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5.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要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为了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下列事例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C.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D.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
6.联系选文想一想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还…………可是…………因此……
(2)文中句子①是______描写,②是______描写,③是______描写。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已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
2.请将画“      ”改为陈述句。
3.画“          ”的句子使用了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     
A.并列B.因果C.转折D.选择
4.在这段话中,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观点?他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