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北京版(2016) 三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北京版(2016)
|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
2 让我们荡起双桨
3《论语》一则
4 肥皂泡
5 爬天都峰
第二单元
6 古诗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过故人庄)
7 登高
8 重阳节日记
9 《孟子》二则
10 九九重阳
第三单元
11 古诗二首(蜂、菊花)
12 形形色色的植物
13 爬山虎的脚
14 猫
15 大熊猫
第四单元
16 古诗二首(墨梅、竹石)
17 猎人日记
18 吃水不忘挖井人
19 给家乡孩子的信
20 白求恩大夫
第五单元
21 古诗二首(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22 七颗钻石
23 三个和尚
24 寓言二则
25 团结的力量
第六单元
26 古诗二首(出塞、泊船瓜洲)
27 我希望有一只神笔
28 徐悲鸿学画
29 袁隆平的梦
30 希瓦勒的理想宫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8
道相关试题
我会判断拟人句。(用“√”标出)
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 )
2.几片顽皮的菜叶悄悄地顶起被子探着脑袋张望。
( )
3.那又高又厚的磨刀石,被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
( )
4.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
5.菜园里像铺上了一床绿色的毯子。
( )
6.一群毛茸茸的小鸟在树枝上边歌边舞。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叶密而匀: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它的叶子没有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______)
2.“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儿空隙”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铺得均匀,将叶子又多又密的特点表现得十分形象。(______)
3.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叶子被风吹过的动态美,巧妙地写出了叶子的勃勃生机。(_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爬山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
___
)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句话中的“着”读“zháo”,不读“zhe”。 (
___
)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
___
)
4.《游山西村》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 (
___
)
5.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
___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红的。
1.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2.
(3)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因为只有触着墙的才能生存。
3.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QOrDeR]]《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老舍先生。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当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________
)
【小题2】“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表现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
________
)
【小题3】“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与下文的“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这句话前后矛盾。(
________
)
【小题4】“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
________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在后面括号里画“√”,有错误的画“×”。
[[QOrDeR]]丰富多
腔
(qiāng) 枝
折
(zhé)花落 无忧无
虑
(lǜ)(
__________
)
【小题2】警
戒
(jiè) 引
吭
(háng)高歌
屏
(píng)息凝视(
__________
)
【小题3】
侍
(shì)候
窥
(kuī)伺 一丝不
苟
(gǒu)(
__________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猫》开篇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母鸡》开篇写“我一向讨厌母鸡”,所以作者并不喜欢这些小动物。(_______)
2.人们常用“老黄牛”来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用“铁公鸡”来形容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这两个词语都有表扬赞赏的意思。(_______)
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这句话中的冒号的作用是引出解释或说明。(________)
4.“几场春雨过后,你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笋的可爱和数量之多。 (________)
5.“这样的一只母鸡难道不伟大吗?”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肯定的意思:这样的一只母鸡很伟大。(__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题目中的“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_____)
2.《天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_____)
3.“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这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_____)
4.“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这一名句是艾青说的。(____)
5.《猫》和《母鸡》这两篇作品都是老舍写的。(_____)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