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文的主人公是A.语言描写 | B.动作描写 | C.神态描写 |
羊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吃草,那么聚精会神,好像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使它们分心了;好像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这个还好吃。它们的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把有毒的“土香草”丢在一边,把有营养的嫩草芽一根接一根地往嘴里送;嘴巴一歪一歪地,永不疲怠地咀嚼着。羊吃过草,还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就是把胃里的没消化的草根、草茎再翻出来,再送进口里,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地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给我们的启示也不少:我们的学校不正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吗?我们就是那一只只可爱的小羊。在这块如茵的草地上,我们能像羊吃草那样永无倦怠地获取知识吗?特别是对知识中那些没有消化透的“草根”、“草茎”,我们是否做到了要经常“翻草”,反复咀嚼呢,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1.文中加点的“咀嚼”一词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意思是画眉鸟,顾名思义,它脸部的眉毛特别明显。一只好的画眉鸟眉毛应该是长而细的,中间不能间断,看上去好像人们故意画上去的浓眉。它的嘴如钉,身如葫芦,尾如尺,头如削竹,牛筋腿,眼圈大而蓝,眼光深沉。
人们喜爱画眉鸟,除了画眉鸟长得有趣外,还因为它羽毛漂亮,啼鸣动听。说起画眉鸟羽毛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各不相同,有常见的青毛、黄毛、棕色毛等,还有少见的全白、全黑、全红以及银灰色等等色彩。
最令人喜爱的还是它那婉转悦耳的鸣叫声,听起来像歌唱家在唱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像演奏家在吹奏悠扬悦耳的笛子。如果你仔细分辨,可以听出这些叫声如喜鹊、麻雀、山雀、白头翁、布谷鸟的啼鸣。更使人惊叹的是,它还能模仿家禽的叫声,如公鸡、母鸡、小猫、鹅、狗的叫声,还能学蝈蝈的叫声真是神奇极了。
1.作者在描写画眉鸟的外貌时,使用了比喻,把画眉鸟的嘴比作(马群刚静下来,忽见西边一匹(pī pǐ)全身毛赤如血(xiě xuè)的小红马猛冲入马群之中,一阵乱踢乱咬。马群又是大乱,那红马却飞也似的向北跑得无影无踪。片刻之间,只见远处红光闪动,那红马一转眼又冲入马群,捣乱一番。众牧人恨极,四下兜捕(pǔ bǔ)。但那红马奔跑迅速,哪里抓得住?顷(qīng qǐng) 刻 间又跑得远远的,站在数十丈外振鬃长嘶。众牧人既好气又好笑,都拿它没法子。待小红马第三次冲来时,三个牧人弯弓发箭。那马机灵之极,待箭到身边时忽地转身旁蹿(cuān cuàn),身法之快,连武功高强之人也未必及得上。
1.在文中括号内把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一天,指挥部想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前线部队来电话报告:三团一营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从炮火炸塌的房子里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叫美穗子,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母在战火中相继身亡。聂荣臻接到电话立即回答:“命令参战部队立即派人将孩子送到指挥部。”放下电话,聂荣臻心潮难平。他想: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的人明白,日军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
半天工夫,两个日本小女孩分坐在箩筐里,由战士挑着护送到了指挥部。聂荣臻慈爱地抚摩着这两个无辜的孩子。他抱起那个婴儿,用脸轻轻地试了试她的温度,找乳娘给她喂奶。他又牵起那个五六岁孩子的小手,亲自给她削水果,还叫炊事员专门煮了稀饭,亲自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战争时期的生活不允许一个司令员身边养着孩子。聂荣臻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由老乡把她们护送到石家庄交给日方。
1.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 次 “考 试”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华,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正确,( )要迅速,你能行吗?”“行!”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能不行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把头一昂,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大笑起来。显然,这道题答错了。这时,爸爸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迟疑了片刻,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别人的问话。”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连忙回答:“一样重!”“哈哈……”大家又笑起来了。我抓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琢磨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 “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使劲地点点头,记住了爸爸的话。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无常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 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他们为防止“祟”来侵扰,就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玩累了还是睡着了,但他睡下以后,把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祟”来了,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1.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