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教科版(2003) 三年级上册
>
13 古诗两首
教科版(2003)
|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拐弯处的回头
2 母亲的账单
天气预报
看不见的爱
转述
______对我真好
语文七色光一
第二单元
3 沙漠里的“船”
4 猫
动物的“个人卫生”
青蛙
我喜欢的动物
我喜爱的______
语文七色光二
第三单元
5 我是中国人
6 古诗两首
出塞
示儿
为了祖国
陈嘉庚办学
讲爱国故事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语文七色光三
第四单元
7 倔强的贝多芬
8 女主人与乞丐
难忘的八个字
贫困人家
该不该这样做
给______的一封信
语文七色光四
第五单元
9 古诗三首
送元二使安西
赠汪伦
别董大
10 讲信用
绝交
知音
道歉
_______是我的好朋友
语文七色光五
第六单元
11 电影的诞生
12 蝙蝠和雷达
克隆
新奇电话知多少
要是有了它
未来的生活
语文七色光六
第七单元
13 古诗两首
山行
敕勒歌
14 美丽的小兴安岭
沙漠奇观
锡林郭勒草原
心中的风景
我当小小设计师
语文七色光七
第八单元
15 掌声
16 可贵的沉默
四块糖
母爱的力量
沟通
续写
语文七色光八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277
道相关试题
古诗《山行》与《赠刘景文》重点字词解释。(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__________
:产生、生出。
__________
:举,向上托。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书法展示。(读拼音,写词语)
shí jìng
shuāng yè
jú huā
jūn zǐ
( )
( )
( )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汉字魔术,给字组词。
兆
挑
( )
曾
赠
( )
登
橙
( )
桃
( )
僧
( )
澄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能说会道。(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1.停车
坐
爱枫林晚,霜叶
红于
二月花。
坐:
____________
红于:
_________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
傲霜
枝。
傲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儿童
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精挑细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选项)
1.夜
书
所见(
)
A.著作
B.书写
C.文件
2.夜深篱落一灯
明
(
)
A.明白
B.公开
C.亮
3.远上
寒山
石径斜(
)
A.地名
B.深秋时节的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小法官。(判断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三首》都是写秋天景物的诗。
( )
2.“促织”是一种叫声好听的小虫,又叫蟋蟀。
( )
3.《古诗三首》的三位诗人都是宋朝的。
( )
4.《夜书所见》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句写生活场景,三四句写自然环境。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山行
,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将古诗《山行》补充完整。
2.首句由下而上,“
_______
”字点明深秋季节;“
_______
”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
_______
”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3.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
代诗人
_____
。诗中按由
_____
到
_____
的顺序,先写远处的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然后着眼于
_______
处的
_______
,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晚秋美景图,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4.诗中“远上”一词能否改为“远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将古诗《夜书所见》补充完整。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见:
__________________
客情:
__________________
3.《夜书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_
(朝代)诗人
______
(人名),诗的前两句写作者的
______
之情,后两句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
的情感。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技巧点拨
怎样理解古诗:首先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再紧扣诗题,了解内容;最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了解诗人的写作目的,并体会诗人当时的感受。
类型:其他
难度系数:容易0.94
收藏
纠错
详情
拓展提升。(连一连,记一记)
杜牧
靖逸
清明时节雨纷纷
苏轼
樊川居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
东坡居士
淡妆浓抹总相宜
类型:连线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