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例如:在这次“听写大会”中,“熨帖”一词只有1%的书写正确率,“癞蛤蟆”一词也只有2%的人能够写对。这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有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英勇就义,也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见下面由某校五年级学生整理的图片)。
A.夹 倔 托 刻 鸣 贤 |
B.夹 崛 托 刻 名 贤 |
C.夹 崛 托 刻 鸣 贤 |
D.荚 崛 托 刻 鸣 贤 |
A.举例子 | B.下定义 | C.作比较 | D.打比方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
D.汉字间架结构越来越复杂,不易书写。 |
A.表示特殊称谓。 | B.表示着重强调。 |
C.表示引用。 | D.表示特殊含义。 |
A.许多人常常“提笔忘字”。 |
B.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 |
C.店铺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 |
D.人们接触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
“枇杷”和“琵琶”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读短文,填空。猜诗谜
祝枝山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 不料他刚进庭院就被这位好友拦在屋门外。
祝枝山不解其意,故作生气地说“:唐寅,老兄我前来拜访,你如此无理,究竟是为什么?”
唐伯虎笑道“:老兄息怒,小弟我有诗谜一首请你猜一猜。猜对了,热情招待;猜不对,就不能怪我闭门谢客了。”
祝枝山说“:好吧,一言为定!”
唐伯虎解释说“:我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打一个字。”说完,唐伯虎念出了四句诗:言有青山青又青,两人土坡观风景,三人牵牛少只角,一人坐在草木中。
祝枝山听了笑道“:如此简单的诗谜也值得我去猜吗?”他说着便自信地走进屋去,坐到太师椅上就朝唐伯虎招呼到“:好,佩服!佩服!快奉茶吧!”唐伯虎见诗谜已破,立即端上香茶一杯,连连说“:此谜破得妙!”
这首诗的谜底就是“别别别的
有一天,学校开大会向同学们宣布了一条新规定,内容是“除了校徽,胸前别别别的”。同学们听了感到莫名其妙。
上课时,王老师解释说“:这三个‘别’字意义各不相同。第一个‘别’字是 的意思,第二个‘别’字是 的意思,第三个‘ 别’字是 的意思。”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1.文中三个“ 别”字各是什么意思?“星”和“凤”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原 元)来都是象形字,有着(先 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汉 汗)字毕(竟 竞)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字形经过演变, 象形的特征一(但 旦)弱化,就不容易(辨 辩)认出来了。因此, 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1.用“√”画出文段括号内正确的字。汉字的敬畏(节选)
中国的汉字,只要你用得巧妙,就是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你也觉得有味;中国人发明的字终究像中国人:含蓄。有时,表面上淡淡数语,内里却有含藏不尽的意蕴。方块字这种言简意赅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板相似,面积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惊人。譬如一提到“翠”字,我们就有一种玉石的感觉,润润的;一提到“风”字,我们仿佛见到了飘飞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们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这些分开的字,要是请一位书法高手写下来,可以悬挂起来当作名画欣赏。可要是再把这些字叠连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景象?一位诗人曾在西湖留下过这样的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章节有快有慢,大声念出来,也像大声唱出来一样愉快。作者所使用的也就是十个字,它所渲染出来的,却是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方块字的空间调度能力,在此展示给我们。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⑦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⑧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不久,布谷鸟也来了。”这句话可以放在第材料:一项调查显示,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其中29.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受访者中仅38.9%的人经常手写汉字,41.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手写汉字的频率一般,19.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经常手写汉字。
1.读材料,说说人们提笔忘字的原因。汉字之忧:《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如下面的图片所示)
一些商家,为了获得关注,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如下表所示)
药品广告 | “咳”不容缓 | 应是:刻不容缓 |
山地车广告 | “骑”乐无穷 | 应是:其乐无穷 |
补品广告 | “鳖”来无恙 | 应是:别来无恙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
甲骨文的发现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A.村民们把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 |
B.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 |
C.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晚于篆书的文字。 |
D.研究甲骨文的学科,被称为“甲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