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刷浆) |
B.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规定) |
C.悠闲的样子。(悠然) |
D.打鼓时的音响节奏。(鼓点) |
A.“刷子李”认为曹小三很傻,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能学到本领。 |
B.“刷子李”告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 |
C.“刷子李”教育曹小三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
D.“刷子李”教育曹小三要好好学本事。 |
A.那个留平头的孩子真像个专业的足球守门员。 |
B.站在小守门员身后的,是个腆着肚子的小男孩。他好像是候补的。 |
C.只见足球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落入网中。 |
D.妈妈像以前一样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着。 |
A.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 |
B.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
C.描写人物运用正面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而侧面描写不能表现人物特点。 |
D.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A.特定称谓 | B.着重指出 | C.表示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