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一 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 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
A.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可以一滴不掉。 |
B.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也不能一滴不掉。 |
C.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没有人能一滴不掉。 |
D.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不能一滴不掉。 |
A. | B. |
C. | D. |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儿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B.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儿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儿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几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儿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C.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第①段用了两个比喻句描写冯兰瑞老人的神态,请用“ ”画出来。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A.用以表现冯兰瑞精湛的捏泥技艺 |
B.含蓄地点明冯大刚“乐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的原因 |
C.用来反衬冯兰瑞对不正之风的痛恨 |
D.为冯大刚赶集回来的言行作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