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文欢乐谷。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bān dǎo     shǒu wàn     zhù zào     bàn zhù     jiū ěr duō

shuā jiānɡ     shī fu     bāo fú     shuǐ tǒnɡ     kāi yǎn lèi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芳草地。

选文一   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   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选文一的主要人物是山东小子,主要的描写方法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奇怪”之处是________
选文二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主要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奇怪”之处是怪人点“自来火”。
2.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黛玉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                           (      )
2.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
3.他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做过的事被人知道了。                           (      )
4.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                           (      )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书写全部正确的词语后打“√”,有错误的把错误的字圈出来,并改正在括号里。
摔跤   候咙(                                     发征   诈骗(          
扳手   手脘(                                     剃刀   包袱(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与“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意思不同的是(       
A.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可以一滴不掉。
B.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也不能一滴不掉。
C.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没有人能一滴不掉。
D.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不能一滴不掉。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架(qiān)   子(biàn)B.浆(zhān)   住(jiū)
C.骨(huán)   (diǎn)D.泪(kāi)   穿(su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句子
只见他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真像个专业的足球守门员!(仿照例句,写一写某人的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
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哪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什么特点呢?请你至少运用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出这个人的特点。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A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儿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B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儿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儿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几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儿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C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木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第①段用了两个比喻句描写冯兰瑞老人的神态,请用“     ”画出来。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2.短文中,作者极力描写“武松打虎”的用意是(       
A.用以表现冯兰瑞精湛的捏泥技艺
B.含蓄地点明冯大刚“乐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的原因
C.用来反衬冯兰瑞对不正之风的痛恨
D.为冯大刚赶集回来的言行作铺垫
3.文中画“      ”的部分分别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技艺高超外,你认为冯兰瑞老人还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