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古诗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填写古诗,由此诗想到了林则徐的“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
2.后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       yuè       )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按顺序在答题卡上写出汉字。
3.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B.“三万里”“五千rèn”的夸张比喻,以及“入”“上”两个动词,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时的所见所闻。
D.“泪尽”一词让我们体会到作者企盼朝廷收复失地却又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
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词填空。
现象       景象
(1)春天到了,田野上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        )
(2)大家注意清洁卫生,在我们学校已经没有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的(        )了。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段书写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心系人民,在一个秋夜天将破晓的时候,感伤于生活在金政权统治下的宋朝百姓,多么盼望南宋朝庭的军队能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写下这样一首诗:(先写上题目,再写正文)
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诗歌鉴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的前两句描写黄河和华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入”“上”两个动词,表现了黄河、华山气势雄伟,富有生气。
B.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两处景物,代表着北方的壮丽河山。
C.诗歌后两句的大意是: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D.诗歌后两句表达了遗民们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
2.诗歌的题目,让你想象出怎样的场景?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诗句选自_____写的《_______》。第一句写出了战争___________的特征,第二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决心。
(2)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
诗句选自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的愿望。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这首诗,同样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
(3)①读“_____________,初闻涕泪满衣裳”二句,我仿佛看到诗人听到喜讯,_____________的情景。
②下列词语用来形容此时的作者最适合的一项是(     )
A.喜上加喜   B.喜极而泣   C.喜上眉梢   D.喜不自胜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楼兰终不还。(      )
A.使破坏。B.使分开。C.突破,破除。D.打下、攻下。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岳上摩天。(      )
A.面积单位。B.重量单位。C.长度单位。D.量词
(3)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      )
A.向外透或往上升。               B.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
C.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     D.不加小心,鲁莽,冲撞。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鉴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万里”是形容黄河之长,“五千仞”是形容华山之高,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泪尽”表示遗民百姓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
C.“遗民”在诗中指的是被遗忘了的人。
D.“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又”字体现了多少悲愤、多少辛酸及遗民的苦盼。
2.用自己的话说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思和诗人想表达的感情。 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将晓:__________
三万里:__________
南望:__________
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和很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B.夸张C.拟人D.对比
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