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
2.请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孔君平其父  (_____)    A.拜见   B.到
(2)甚聪        (_____)    A.好处   B.同“慧”,智慧
(3)儿应声答    (_____)    A.叫做   B.说
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对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填空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必自毙。
4.___________,甚聪慧。_________,父不在,_________。我是从___________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秋时代有一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晨,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第1自然段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在括号里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白:(1)明亮(  )       (2)清楚(  )               (3)公开(  )
学:(1)痛苦(  )       (2)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   (3)有耐心地,尽力地(  )
3.仔细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再填空。
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       ,身后是       。“高明的琴师”主要指点的两种声音是              
4.“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句中,“他”指的是______,“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1.梁国杨氏九岁,甚聪
子:__________________
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儿曰:“此是家果。”
示:__________________
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夫:__________________
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聪惠(    )
A.厉害,严重B.很
C.过分D.超过,胜过
2.孔君平诣父(    )
A.他的B.大概
C.那,那些D.如果
3.呼儿出(     )
A.你,你们B.就,于是
C.这样,如此D.才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杨氏之子》选自(   )
A.《史记》B.《资治通鉴》C.《世说新语》D.《楚辞》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两根手指难道不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根据意思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指的工作因为不如大拇指吃力,所以比大拇指复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类文阅读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我大笑了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有了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调,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看来,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满健全的人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读一读。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
3.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在阐述“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的手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这种现象的不同态度。
4.请用波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1)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________________。”
(2)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_______,忘了写内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填空。
(1)“恻隐之心,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同情他人是一个人善良的起始。
(2)“__________________,必自毙。”《_________》中的这句话和《朱子语类》中“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提醒人们有些“不可为”的事不能做。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