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告”字上画一头“牛”
①小时候酷爱猜谜。有人曾问我:“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是个什么字?”我想,这一定是“牛”字后面跟个“口”字,而“牛”没有尾巴,整个字不就成了“告”字吗?果然被我猜中。
②《经典释文》中说:“告上曰告,发下曰诰。”“告”是以下达上,而“诰”是以上传下,两者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所谓“祷告”,是在神灵或祖宗面前念念有词;“禀告”是向君主或上司呈报下情;“控告”,是向代表国家政权的司法机关检举揭发……这些用法,都和“告”的本义有关后来的实际使用中,“告”的这一特点逐渐淡化,“告”可以用来泛指表达、诉说,不太计较上下之别。而且,“告”的行为可以和“告”的内容直接组合,如告成、告贷、告负、告急、告竣、告老、告假……因为可以广而“告”之,“告”成了一个高产语素。
1.“一口咬掉牛尾巴”的谜底是:A.“告”是以下达上,“诰”是以上传下。 |
B.“告”和“诰”都有告诉的意思。 |
C.“告”已无表达、诉说之意。 |
D.“告”和“诰”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 |
【材料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重视。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的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的绵婉流转,使其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
【材料二】认识文房四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感,无所谓好坏。 |
B.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 |
C.南唐时期的文房四宝均产自安徽。 |
D.在宋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广东端砚)。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的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游戏已经成为元宵佳节独特的文化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元宵节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1.材料一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汉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呢?
我是炎黄子孙,是喝扬子江水长大的,也许和其他民族的人一样喜欢夸耀自己的东西。俄国罗蒙诺索夫不是用诗的语言赞美过俄罗斯语言吗?我不是传统的盲目维护者,而是崇尚人类创造的文明。
啊!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一样,我真的钟情于我们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生命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必将越来越被世人所喜爱和珍惜。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书法艺术
书法是一种书写艺术,多指用笔写字的艺术,分为硬笔和软笔两种。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彩迷人,形成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书体。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形体均匀齐整;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草书那样漆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在狂乱中显出优美。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例如,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等。晋代的王羲之最突出的成就表现为他的行书,而行书的最高典范是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行书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道美健秀;唐代的欧阳询以楷书见长,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的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特点是端庄雄伟;行书则气势道劲,雄强豪放,富于创新。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唐代的柳公权以楷书著称于世,与颜真卿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其书法以骨力劲健见长,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而宋代的苏轼主张“书无常法”,其书法苍劲、豪放,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传说他曾在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水被染得墨黑墨黑的。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也喜欢书法,他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要他用庭院中十八口大水缸中的水磨墨,直到水全用完了为止。王献之夜以继日地音水研墨苦练,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1.结合材料一,把下面的书法作品与相关书体连线。A.书法都是用毛笔写的 |
B.书法史上的“颜柳”指颜真卿和柳公权,“二王”指王羲之和王献之 |
C.《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都是行书佳作 |
D.《兰亭序》中的“兰亭”是个地名,在浙江省绍兴市 |
A.王冕的《墨梅》 | B.王安石的《梅花》 |
C.卢钺的《雪梅》 | D.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
【材料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大量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材料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
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材料3】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1.“李”姓人口为什么大量增长?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1.短文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租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租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1.这里的谐音是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汉字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瞧!街头的广告牌上,眼前的书籍上,都有汉字的足迹。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更爱中国的汉字!如果没有汉字,这一切又从何谈起?
从小,我就与汉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绘书中,汉字向我招手;在各种童话集中,汉字拉着我的手,为我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一本本科普书籍中,汉字告诉我一个个世界奇观,对我讲述一个个科普知识,开阔我的眼界。如今,我喜欢上了写作,汉字好像我的兵将,乖乖地听我调遣,形成一篇篇佳作,我爱你汉字!
汉字那悠久的历史也让我着迷,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隶书、草书,从草书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行书,汉字每前进一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心血,汉字是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凝聚的核心!
每当看到熟悉的汉字,我赖以交流沟通的汉字,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句子:“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这些片段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1.阅读短文,补全思维导图。A.形象之美 | B.文化之美 | C.音韵之美 | D.艺术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