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S版(2003)|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牛郎织女(二)》(节选)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仿写词语。
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B.体现小男孩的勇敢。C.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3.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民间有四大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和大家交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楚国明明是在魏国的南方,可这个人却乘着车一直向北走。


       路上有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要向南走。你这样走,方向不对。”
       那人回答说:“不要紧,我的马好。”
       “不管你的马多好,朝着这个方向走,是到不了楚国的!”
       “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很多。”
       “路费再多,也到不了楚国呀!”
       “那也不碍事,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依仗自己条件优越,始终认识不到错误,依然坚持错误的方向,继续向北走去。其实,照这样走下去,他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要去的楚国越远。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个人要从________________去,楚国在魏国的________,他却一直向________走。
(2)这个人始终不肯改变方向,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三个理由,一是认为自己的马很好,二是认为自己的________,三是认为车夫的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照这样走下去,他的条件越好,就会离他要去的楚国越远”?(     
A.他始终坚持错误的方向不改正。
B.他的马跑得太快了。
C.他不知道楚国在什么地方。
D.他弄不清楚东南西北。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B.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以后再去做。
C.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以为是。
D.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方向对了,才能充分发挥有利的条件。
4.你还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请把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        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神态描写的词语。
2.铁罐认为自己            ,陶罐一碰就会            ,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它相提并论;而陶罐則认为它们生来就是              ,并不是             ,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3.“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真的像铁罐所预言的那样吗?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对铁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重点段落品析。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仿写词语。
怒气冲冲(ABC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3.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周全——(      )            舒适——(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干干净净   _________   _________
3.选段的中心句是: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这一自然段从老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表现了牛郎对牛照顾周到。从中可以体会到牛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夏天天气热,他把老牛牵到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他就让老牛在山坡上晒太阳。平时,他总是把老牛的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他的手呢
1.牛郎是怎么具体照看那头老牛的呢?请用“     ”画出来。
2.画“横线”的语句都是老牛对牛郎________的表现。
3.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段落完成练习

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句:“快去找你爹!”

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子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哭。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可是怎么能上天呢?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的风呼呼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喊。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槽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

……

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每逢那一天,人们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1.读了画“ ”线的句子,你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织女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她                    
3.“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联系课文,“老牛临死前说的话”指的是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的写作方法。
4.牛郎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一情节安排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住在一块儿了。”从“只能”一词可以看出___________
6.用“          ”画出表现牛郎的“心急如焚”的句子,并试着读出牛郎的这种心情。
7.“这一天”夜晚,我们遥望天空,看到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不禁吟诵起诗句:“_________。”
8.读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牛郎、织女会说些什么?
(1)谈到儿女,织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到老牛,牛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到王母娘娘,织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①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罚她们,把她们关在黑屋子里。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②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句:“快去找你爹!”

1.第①段中“到底”一词可用书面语_______词替代,“尤其”一词表明_________________;“竟”字则强调王母娘娘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亲自”一词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与第②段中都有“恨”字,第①段中的“恨”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中的“恨”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作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织女不仅美丽贤惠,而且心灵手巧。她织出的绸缎色彩绚丽,格外耀眼,周围的姑娘们都来跟她学习纺纱织锦。有时候,织女也去帮助牛郎干些农活。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有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讲些天上的故事。①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织女并不喜欢。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喜欢逗孩子们玩儿,喜欢看门前的溪水活泼地流过去,还喜欢听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林。②可是织女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是怕外祖母来找她
1.牛郎和织女婚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语句具体描写出了织女的心灵手巧?请用“横线”画出来。
3.画“横线①”的句子道出了织女不贪图________________,而是追求勤劳温暖的幸福生活。
4.画“横线②”的句子写出了织女的顾虑是________________,这也为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降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察访——________  可巧——________
2.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中表现出王母娘娘要带走织女的决心。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4.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王母,冷酷无情。
B.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
C.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
5.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