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A版|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自相矛盾》一文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人夸耀他的矛是最锋利的,什么东西都刺得穿。
B.那个人夸耀他的盾是最坚固的,什么矛都刺不穿。
C.那个人答不上来是因为他太害羞,不敢反驳别人的话。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前后矛盾,互相抵触。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对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盾与矛者(买。)
B.人弗能应也(楚人。)
C.以之矛陷子之盾(你。)
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相矛盾”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  _______
②物莫能也      ______
子之矛,陷子之盾 _______
④其人能应也    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 ②中道:半路。③反::假字,同“返”,返回。 ④焦:皱褶。 ⑤申:通假字,同“伸”,拉直。 ⑥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⑦大行(háng):即今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 ⑧方:正在,时间副词。 ⑨驾:车。

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曰:“吾用多。”
__________________
(2)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人知道走错了方向,仍坚持往北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墨鱼自蔽

海有虫,拳然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人有恃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②蔽:隐蔽。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⑤所以:……的原因。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⑦恃:凭借,依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捕者往往迹墨而之。(_________)(_________
(2)亦足以。(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以墨蔽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
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又誉其矛曰: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按原文填空。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①楚人有露盾与矛。(______
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请你推测一下,当时这个楚人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你会怎样评价这个楚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古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自相矛盾

楚人有凿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把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也(穿透)
C.吾矛之(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也(刺破)
C.吾矛之(好处)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说说本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的行为?
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④固:本来,原来。⑤子:对人的尊称,您。 ⑥ 安能:怎么能;哪能。⑦遂:于是;就。⑧亡:丢失,失去。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赐其舍人卮酒   赐:赏给B.舍人相谓曰        相:互相
C.一人饮之有余   余:剩余D.终亡其酒          亡:死亡
2.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舍人相谓曰
翻译: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B.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翻译: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C.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翻译:“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D.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认为蛇有脚的那个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xiàn jìn   míng yù   wéi hù   zhī wu
类型:书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