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1990s)|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母亲——延安

闪过去一座山,又一座山,终于看见层层相接的窑洞了。延河水唱着歌向前流去,蓝天下,宝塔山放着光辉。啊!母亲延安,你多年不见的儿子回来了,又投进了你温暖的怀抱。

喧闹的锣鼓喷响声响起来,陕北大秧歌担起来,我们被热情的人群簇拥着向大街走去。“这是胜利桥。”延安人骄傲地告诉我们:“这是1952年造起来的。”我们走上桥,顺着直通大街的路上望去,变了,一切都变了。延安啊,我对你是这样熟悉,而现在却又如此陌生。在这里出现了在某些中小城市看到的虽小但非常热闹的街道景色。在笔直而又平坦的街道两旁有各种商店,扩音器里不断传出优美的歌声。长途汽车满载着旅客,明亮的车窗里闪耀着人们满意幸福的目光。所有这一切让我无法辨认。但我又怎么会不认识你呢?在街道南端的山坡上的窑洞,那不是过去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吗?在街道的中心,靠西边山下的房屋,那不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吗?

我们走进延安城里,这里出现了奇迹!真正的延安城原来在这里,我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仿佛突然间回到北京的街巷,大街是那么宽阔,崭新的楼房林立。更使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夜晚的灯光,正从街道、房屋、客洞中亮起来。当年窑洞里的小油灯不见了,代替它的是无数明亮的电灯。

延安,你为祖国经受了何等的艰难困苦,你为祖国哺育了多少优秀儿女,使祖国不仅有晴朗的白天,也有明亮的夜晚。延安,你就是明灯,永远照耀着祖国大地!

1.在括号里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      )光辉       (      )怀抱       (      )儿女       (      )大地
2.作者一回到延安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谈一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聚焦战斗场面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 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 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 一闪, 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 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 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1.用“____”画出描写“面”的部分, 用“﹏﹏﹏”画出描写“点”的部分, 并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2.如今在灯光下学习的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书面表达
习作。
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你的理智、理想是什么,请你动笔以演讲稿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的理想。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 A )的待遇,有( B )的生活和( C )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线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将下列三个词分别填到文中A、B、C三处。
①优越        ②富裕             ③优厚
A: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2.运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______ 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_______驶向上海。一 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______ 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_______ 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3.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从美国回到中国北京。 (      )
(2)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
(3)文中加点的词语“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是指钱学森想早日回到祖国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侧面反映了钱学森的杰出才能和重要作用。   (      )
(5)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这微弱的火光与郝副营长书里插图上的灯光、天安门广场上璀璨的华灯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凡人悟语

从海口海秀天桥上走过,必会看到很多残疾人坐在天桥上乞讨,他们低着头,不说话。过路的行人向他们施舍(shè shě)时,他们才稍稍抬起头,投来感谢的目光,不说话。看着他们缩着身子坐在那里,看着他们的目光和茫然的脸,我总会感到万分惊心。

在北京残奥会上,各国残疾运动员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骄傲——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当他们站在领奖台上,脸上绽放着灿烂的微笑,眼里流着激动的泪水时,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他们的光荣和骄傲,而他们背后的艰辛和痛苦谁又能体会得到呢?

虽然都是残疾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梦想。虽然不能拥有健全的身驱,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和梦想。有了美好的梦想,就要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韧(rěn rèn)不拔的意志,认真生活好每一天。尽管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和很辛苦,但只有坚持下来,你就会美梦成真。你也会发现,健全的人其实也是一样经过种种辛苦和磨( )难,才实现了梦想。

1.给短文里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韧不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1)各国残疾运动员展示着他们的骄傲——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骄傲:_________
(2)成成骄傲的说“你怎么能和我比呢?”骄傲: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文章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
3.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沉重而坚定”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采用______修辞手法,这个句子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一双黑布鞋

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起来。红军中有许多人负了伤,他们被白匪兵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胸口一个弹孔,身后是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他是爬着回来的。他就躺在那块冰冷的岩石上,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涕泣着说。没有反应,那眼晴还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而,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固地睁着,睁着……

“是入党问题吗?”指导员低声问连长。速长铁青着脸,摇摇头。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他的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要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下来了。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出去。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僵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鲜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

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

1.短文以___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线索,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弥留之际的侦察员的眼睛什么顽固地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机枪手、侦察员和《灯光》中郝副营长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黄河大合唱》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组成,以黄河为背景,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抗日战歌。

【材料二】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材料三】黄河大合唱》用诗篇与乐曲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黄河的波涛汹涌、战争的残忍迫害和人民的英勇奋战生动地浮现在听众眼前,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这源于创作者的精心编排。冼星海在《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中详细描绘了每一个乐章的画面和情绪:“第一首《黄河船夫曲》,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黄河颂》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1.《黄河大合唱》是在( )的背景下诞生的。
A.抗美援朝战争B.抗日战争
C.鸦片战争D.中法战争
2.阅读完材料一,我猜想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出自《黄河大合唱》中的( )
A.《黄河船夫曲》B.《黄河颂》
C.《保卫黄河》D.《怒吼吧!黄河》
3.阅读材料,试着说说《黄河大合唱》表现了什么精神,表达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①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②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③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1.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郝副营长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选文中加点字“微弱的火光”与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
3.选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其中,_____句是点面描写中的“点”,_____句是点面描写中的“面”。这样点面结合的作用是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