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 面 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大雅之堂:
栩栩如生: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②面塑的特点。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面塑,以 为主要原料,具有 、 、 、 、 、 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 、 、 、 、 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绵绵细雨,增大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了人们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放学后,荡着小舟在漓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山分明站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水变浅了,水是那么清,山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开始紧张地收获。
漓江一年四季都很好。我喝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回乡偶书①
(唐)贺知章
儿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 “元日”是指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________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________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________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________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
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
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
过年(节选)
梁实秋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桃脯、蜜枣沾上的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莱。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地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过年的哪几件事?清明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撑油纸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披蓑戴笠的行人,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奔波。他们忧郁的神情,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两手空空呢?出门在外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影,诗人不觉轻轻喟叹。
远处的树阴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了。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A.喜爱酒店那温柔的灯光。 |
B.酒店的灯光让人沉醉。 |
C.通过酒店的灯像家人的眼睛,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
A.秋、北京 | B.春、江南 |
A.行人 | B.老者 | C.诗人 | D.牧童 |
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省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一千多公里远,处于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界处,横跨洛阳江的入海口,是古代粤、闽北上京城的陆路交通要道。
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花了六年多的时间才建成。洛阳桥长1200米,宽5米,桥上两边有扶栏。
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答 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终于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石条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散,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贝壳,一个贝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另一个贝壳则盖着自己的身体。牡蛎的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点,在桥基上遍殖牡蛎。
果然,没几年,牡蛎不仅把零碎的石条、石块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创造。
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桥”,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历 经验)。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A.河南省洛阳市 | B.泉州鲤城区与晋江市交界处 |
C.泉州鲤城区与惠安县交界处 | D.泉州洛江区与惠安县交界处 |
A.举例子 | B.作比较 | C.列数字 | D.打比方 |
A.把许多装满石条的船只同时填进江底 |
B.在水底垒起桥基 |
C.把牡蛎填进江底 |
D.在桥基上遍殖牡蛎 |